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快乐宝贝 > 正文

旅游揽胜诗(上)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11:02:59  浏览量:

旅游揽胜诗()


(一)雁荡观瀑

天工巧造大龙湫,雁荡升名晓九州。

玉幕封关藏帝阙,银帘卷处瞥琼楼

莹玑跃壁青烟散,彩弹敲岩白雾稠

若值晨曦含月色,犹如梦上九天游。

【注解】

⑴天工巧造: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

⑵大龙湫:又名大龙湫瀑布,位于谷底连云嶂。水从卷壁中凌空腾飞而下,落差197米,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

⑶幕:垂挂在舞台前部的帷帐。

帝阙:皇城之门。

⑸帘:遮蔽门窗的用具。

⑹琼楼:原指传说中月宫里的宫殿。现形容华美的建筑物。

⑺莹玑:透明不圆的水珠子。

⑻彩弹:色彩鲜艳的小弹丸,这里也指水珠。

⑼稠:浓。

⑽晨曦:清晨的阳光。

【诗意】

自然巧造而成的大龙湫瀑布,提升了雁荡山的知名度,使得全国人们都知晓它。瀑布飞泻,好像是垂挂的玉色帷帐封藏了皇城大门,在银色帘子翻卷的地方,又好像看到了华美的宫殿。晶莹透明的水珠在岩壁上跳跃,好像缕缕青烟在不断弥散,色彩鲜艳的水点击打着岩石,好像浓浓的白雾在不停飘荡。如果正好遇到清晨的旭日与月亮同辉,那么就犹如梦中在九天上遨游。

【欣赏】

《七律·雁荡观瀑》是诗作者山水诗中的亮点之作,全诗共八句,层次分明,诗意明朗。19787月,诗作者在温州雁荡山参加全省高校经济理论课暑期备课会,讨论文革后本省高校通用的第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当时,文革刚刚结束,百废待举,雁荡山风景区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泥土路凹凸不平,要进入景区得自己找车子,但风光旖旎,自然景色十分迷人,看过大龙湫后写了一首诗《七律·雁荡观瀑》,《中国旅游文化博览·诗词楹联卷》等书收录了这首诗。

一、二两句“天工巧造大龙湫,雁荡升名晓九州”,是从“实处”点出大龙湫的名声。天工巧造”点明了大龙湫是自然景观并非人工所为,我国有四大瀑布,即雁荡大龙湫、贵州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黑龙江吊水楼瀑布,而大龙湫独以其落差为197余米取胜。大龙湫从山顶奔泻下到龙潭,腾飞翻卷,仪态万千,变化无穷,为中国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誉。大龙湫的最奇绝的地方,在于瀑布的景观一年四季因季节、晴雨等变化各不相同,雁荡大龙湫“春夏秋冬变态多,风晴雨雪奇景浓”,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珠帘下垂,落到一定高度,又化为水雾,雾随风飘转,上下翻腾,如果遇到阳光照射的时候,可以看到千道美丽的彩虹在闪射;盛夏雨水充沛,它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飞流直下,直捣潭心,大声轰响,震天撼地,气势雄壮。历代文人墨客到此观瀑,无不为之倾倒,也因此留下许许多多的佳作,比如清人袁枚就曾赋诗:“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本诗首两句,诗作者在这里首先对大龙湫进行轻描淡写式的介绍,以引发为何“升名晓九州”的叩问。

三、四两句“玉幕封关藏帝阙,银帘卷处瞥琼楼”,是从“面上”描写大龙湫的气势,凸显大龙湫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大龙湫从山顶飘泻下来,悠悠忽忽,时而化为烟云,时而转为纱绉,好似一幅形象精湛的画卷,当慢慢地把它打开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藏帝阙”的“玉幕”,在这里诗作者把大龙湫的瀑布比作是玉色的垂挂在舞台前部的帷帐,这样的比喻非常形象,而“玉幕”后面的“帝阙”更撩人思绪。其次当仔细观察的时候,发现水珠飞泻,瀑布更像“银帘”,“银帘”的比喻足见其新颖。“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蒙蒙如雨的大龙湫瀑布始终是动态变化着的,所以诗作者从大处落墨,面上着笔,展现出“如幔如幕如帘”的整体形象。寥廓空明的天宇,随风飘荡的幕帘,若隐若现的楼阁,更加突出眼前境界的空阔渺远。

五、六两句“莹玑跃壁青烟散,彩弹敲岩白雾稠”,是从“点上”描写大龙湫的奇景,凸显声调自然、对仗工整的音乐美五、六两句让画卷从面上向点上推移,它不再显示大龙湫开阔的空间,而是着力大龙湫更细的景物,以对细小“水珠”出神入化的描写,展现大龙湫的奇景,以此显示诗作者赞叹自然美的心境。“玑”的本意是不圆的珠子,而“弹”的本意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把水珠比作“莹玑”与“彩弹”是无理之妙!晶莹透明的水珠在岩壁上跳跃,好像缕缕青烟在不断弥散,色彩鲜艳的水点击打着岩石,好像浓浓的白雾在不停飘荡,经过诗作者的描写,读者可以想象,大龙湫瀑布是多美的画面。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除了它具有意境美、绘画美之外,就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莹玑跃壁”巧对 “彩弹敲岩”,“青烟散”巧对“白雾稠”显示出了声调自然、音节嘹亮的音乐之美。

七、八两句“若值晨曦含月色,犹如梦上九天游”,是从“虚出”勾勒大龙湫的幻景,凸显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晨曦含月色”的“含”字表明这是“日月同辉”。“日月同辉”就是太阳和月亮同时悬挂在天空。太阳从东方刚刚升起,与月亮共成一色,这本身就构建出了一种和谐美景,这样的天上美景与大龙湫的自然美景相融,诗作者用“梦上九天游”来表述了。据说清朝诗人江弢叔当时在大龙湫前看啊,看啊,一直看得发呆,最后他感叹道:“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饱览了雁荡山的胜景之后,他觉得“难着笔”只好用“不枉此生”来表达。而本诗作者,在似乎“难着笔”的时候,用“梦上九天游”来抒发,两者相比,后者更耐人寻味。

“诗中有画”一直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雁荡大龙湫》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艺术标准境界。诗作者采用“点面结合”和“虚实结合”的笔法,纵笔顺势而写,既展示出大龙湫“天工巧造”的自然景色,又表现了“莹玑跃壁”与“彩弹敲岩”的动态美景,造成了一种“梦上九天游”的艺术意境,犹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全诗诗情中充满色彩缤纷的画意,豁达中展示虚实结合的场景清新中蕴含气象恢宏的音韵

(二)黄山迎客松

毅然挺立峭崖邻,昂视天庭瞰激津

累累金鳞千载古,重重翠叶万年新。

柔枝仗韧融飞雪,刚骨凭强涤浊尘

日对玉屏迎贵客,夜和皓月作知心

【注解】

⑴毅然:非常坚决的样子。

⑵峭崖:峭壁悬崖,形容山势险峻。

⑶天庭:天帝的宫廷。

⑷瞰激津:瞰视水流喘急的渡口。瞰,从高处往下看。激,急剧的,强烈的。津,渡水的地方。

⑸金鳞:一般指鱼的鳞片,这里是指松树皮。

⑹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⑺仗韧:仗,凭借,依靠。韧,柔软又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

⑻浊尘:不干净飞扬的灰土。

⑼玉屏:是指迎客松对面的玉屏楼。

⑽知心:相互深切了解的人,深交。

【诗意】

迎客松意志坚定地耸立在峭壁悬崖边上,抬头昂视天帝的宫廷,低头俯瞰水流喘急的渡口。如同金鳞般接连成片的树皮仿佛已有上千年的经历,而层层重叠的翠叶更有万古长青的美感。细细的枝条依靠柔软与结实融化了飞雪,坚硬的树干凭借着刚强洗涤不干净飞扬的灰土。白天面对着玉屏楼,迎接各方贵客,晚上与洁白明亮的月亮做知心朋友。

【欣赏】

19808月,诗作者参加浙江师范大学工会组织的教工疗养团,到安徽黄山疗养一周,期间写了《七律·黄山迎客松》,这首诗先后被收录于姚家钧编著的《翰墨情缘》《中国旅游文化博览·诗词楹联卷》等书。这是一首描写黄山迎客松的诗,全诗紧扣迎客松特质,描写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充满生机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雪中迎客松。

、二两句“毅然挺立峭崖邻,昂视天庭瞰激津”,着力描写迎客松的坚毅和伟岸。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雄踞安徽南部的黄山,堪称名山大美之最,世所罕见。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主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这里白云缭绕,浩瀚如海;这里群峰高耸,气象万千;这里怪石峥嵘,形态各异;这里温泉清洌,可饮可浴;这里奇松苍郁,千姿百态;而对黄山奇松,人们更是赞不绝口。陡崖边,山顶上,到处都有奇松挺秀的身影,而黄山最美妙的奇松,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前的迎客松了。迎客松伫立巉岩,所以诗作者用了“挺立峭崖”来赞誉。抬头傲视“天庭”,凝眸足下翻滚的风云,俯瞰“激津”。这一联诗作者采用的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迎客松坚忍不拔与傲视天庭的风骨。

三、四两句“累累金鳞千载古,重重翠叶万年新”,着重描写迎客松的古朴和活力。有位画家说:“山水诗是人想象之中的山水画,山水画是人品味之中的山水诗;山水诗是无形可绘的山水画卷,山水画是无字可言的山水诗篇。”完全可以体会到诗作者用画的笔触来写《黄山迎客松》这首诗,在描写迎客松的树皮和树叶时,用了“累累金鳞”与“重重翠叶”来表述,以此表明迎客松的古朴和无限活力。迎客松在岩缝中顽强生存,800年的树龄对于人来说真的难以想象,这就构筑了深沉的底蕴:铮铮铁骨的迎客松浸透多少荣辱和斯文,历经自然法则的严酷选择,始终支撑着绿色的信念。在这里,诗作者以物和情的交流,景和心的相融,诗和画的结合,才使得《黄山迎客松》这幅画趣味盎然,诗意隽永,充满生活古朴和浪漫的色彩。

五、六两句“柔枝仗韧融飞雪,刚骨凭强涤浊尘”,侧重描写迎客松的顽强和气度。“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迎客松屹立悬崖,高耸入云,迎来送往,千年不变,枝叶葱茏,柔枝融雪,刚骨涤尘,仿佛是位谦卑好客的主人。“柔枝仗韧融飞雪”的“韧”字体现了迎客松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而“刚骨凭强涤浊尘”的“涤”字表现了迎客松在贫瘠石缝中寻求根的延伸,一身正气傲视天地的气度。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迎客松的身影,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用顽强融化“飞雪”带来的苦难,用春雨洗净岁月蒙上的“浊尘”,迎客松舒展双臂,拥抱各方客人,已经成为友谊的象征。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 ,这句诗有意无意间寄托了诗作者无限赞美的情感,可以说:含蓄多于浅露,升华多于表面,特性多于共性,不失为寄景于情的佳句。

七、八两句“日对玉屏迎贵客,夜和皓月作知心”,突出描写迎客松的热情和柔情。“日对玉屏迎贵客”是指黄山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倚石而生,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夜和皓月作知心” 意指迎客松晚上与洁白明亮的月亮做知心朋友,此句是收尾之句,充满恬淡闲适之感,仿佛诗作者是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实际上诗作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把“迎客松”既雍容大度,又姿态优美的特质充分的予以展示。

著名书画家林岫说:“中国书画妙不可言,如果再加上诗词,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诗画是密不可分,与其说诗作者在写诗,不如说诗作者在作画,随着诗作者的笔端,既可领略“迎客松”的景色移换,也可触摸到“迎客松”的傲视风骨,既可感受到“迎客松”姿态优美的倩影,也可以领悟到“迎客松”百折不挠的神韵。透过诗作者富含情感的笔触,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作者在写这首诗时的情感世界的细微变化,从白描到概括,从概括到感慨,从感慨到赞美,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诗中虽然只字未提,但却贯穿全诗,从而使诗歌情绪饱满,意境深远,也使得诗意境的立体感大大增强了。


张明龙创作,林才溪注释,摘自郭金喜、林才溪、曹荣庆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续集)企业管理出版社202210月版,第2772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