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领衔人介绍 > 正文

春风化丝雨 润物细无声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8日 12:03:18  浏览量:

春风化丝雨  润物细无声

徐应红[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会背诵这首诗,但当时不理会其中的意境。直到今天,当我坐在电脑桌前回忆张明龙教授的点点滴滴时,突然有一种灵感袭上心头,这首诗不正是张明龙教授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吗?张老师“一言一行皆楷模,一点一滴总关情”,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沐浴着我们的成长。

一、接受老师的学业指导

时隔四年,我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张老师,但和张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细细品来,就像春天里的一丝雨露、夏天里的一丝清凉,总能带给我一丝丝温馨。张老师教育我们从来不用一些深奥的大道理,而是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糅合在诙谐幽默之中,让人听来像调侃、品来有深意。张老师就像一颗能量体一样,释放着无尽的能量,感化着身边每一个人,教育着我们每一个学子。他的每一次讲课都成了一种期待,与他的每一次见面成了难得的机缘。

我的经济学基础十分薄弱,我选择攻读经济学方向几乎是在“零”的基础上起步的,和学友们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我当初选择经济学方向完全是出于对经济学的好奇和对张老师本人的崇拜,经济学理论在我脑海里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一些常识性的经济学概念都很陌生。张老师对我非常耐心,始终在鼓励我,经常拿大师姐肖金平作为我的学习榜样,让我从研读《资本论》入手,掌握最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张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读完了《资本论》第一、第二卷,并钻研了几部西方经济学专著。经过三年的刻苦研读,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学理论,还发表了几篇经济学论文,并顺利完成了关于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硕士学位论文。

在毕业前夕,我参加了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招生入学考试,虽然没有被录取,但还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这在学友们看来根本不算什么成绩,只是完成了基本学习任务而已,但对于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基础薄弱者来说,关关是门槛、处处是挑战。

我非常感激张老师给我的鼓励和支持,也非常感激张老师对我的关怀与包容,他的鼓励和支持是一笔莫大的精神财富。我把这种感激化作我自己后来教育教学的一种人文情怀,在我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潜力还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学生,我总是给我的学生以真诚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信任与关怀。对于那些后进生,我把他们比作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无限的潜能等待释放。我总是给予他们最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从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开始,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看到那些后进生一天天进步,我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二、跟随老师到台州学习

在读研二的时候,我就跟随张老师去台州学院学习,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时光。在台州学院学习期间,我每个月都要随张老师在台州与金华之间往返一次,在往返的路上能够和老师近距离接触是很难得的机缘。一路上,张老师会把沿途的人文风情、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都不厌其烦的讲给我听,娓娓动听,再加上张老师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和幽默诙谐的语调,每一次都让人倍感期待与难忘。

在台州学院学期期间,张老师就像慈父一样,对我关怀备至、细致入微。有一次,我在宿舍里受了伤、住了院,张老师不顾工作一天后的辛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并为我垫付了住院费用。在后来的住院期间,张老师还买了很多营养品专门去医院看我。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看到老师头上的白发,我真为我的不小心深感惭愧。

有一次,张老师带领我们几个师兄妹去看海,那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旅行。我从小就是在乡下长大,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与幻想,看到辽阔的大海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我情不自禁地走进浅海处,切身体验大海的汹涌澎湃,感受大海的博大情怀。当我转身时,我看到张老师正坐在海滩边微笑地看着我们,那种慈祥、那种柔和就像海风一样,润润的、暖暖的。

三、阅读老师著作的序言和后记

每一次接过老师送给我的著作,我首先要看的就是序言和后记,因为那里记载了他创作的心路历程和创作过程中一些感人的故事,也有他关于做学问的心得体会,使我感觉我读的不仅是老师的著作,也是在读老师的人生。

他在《中国经济学前沿三研究》后记中对研究生如何读书做了详尽的论述,使我对“泛览”和“专精巧妙”有了全新的认识。“泛览”和“专精巧妙”的完美结合,是老师几十年做学问方法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从中让人感受到老师做学问历程的艰辛与快乐,对我后来的读书学习起了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在读老师的序言和后记中,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亲情和浓浓的爱意,那里记录了老师在创作中与家人分享成功喜悦的点点滴滴,细细读来,总有一种亲切、一丝温馨。老师每部著作的后记,都会谈到家人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他在《中国经济前沿再研究》的后记中,写了这么一段话:“我爱人章庆平心地善良,诚恳热情,来我家的研究生都由她负责接待,为我确定全书结构出主意,帮我承担部分编校工作,还对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女儿张琼妮替我收集资料,充实有关内容。”这一段内容我几乎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但每当拿到老师的新著作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先翻到最后一页看看,分享一下老师创作的幸福与家的温馨。

在《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后记中,老师这样写道:“父亲的激励,有效的激发了我的智慧、力量、内在潜能和胆略勇气。父亲的激励,伴我健康成长……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长为省重点学科负责人……。”从这里,我读到了老师的胸襟和情怀,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父辈的激励、家人的支持,时刻不忘身边亲人对自己的默默奉献,对自己身边的亲人始终抱有一种感恩之情。

我在新安江中学任教期间,经常有学生到我办公室发牢骚,抱怨父母对自己关心不够,抱怨老师对自己指导不多,甚至还抱怨同学对自己不够友好。我总是这样告诫他们:“在我们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后,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有义务要帮助我们的,对每一位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都应该抱有感恩之情,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我们的老师、甚至要感恩一些素不相识的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只有学会感恩,心灵才会阳光,才能体验幸福。”

四、品尝老师亲手削的水果

最快乐的时刻莫过于与学友们一起品尝张老师亲手给我们削的水果。每年教师节和元旦,我和学友们都喜欢一起去老师家体验幸福时刻。张老师和师母似乎已经达成了默契,只要我们到了他们家,他们俩就各自忙活开了:师母忙着拿板凳、洗水果、发糖果;张老师一边给我们讲笑话,一边亲手给我们削水果,我们每个学友都有机会得到一个老师亲手削的水果。老师削水果的技术很高,从起刀到落刀一气呵成,水果皮不会断也不会掉。品尝老师亲手削的水果,别提有多开心啦,大家一起吃,更是别有一种意境。老师一直在不停地忙活着,我们说:“张老师,您自己也吃啊。”张老师回答的一句话很经典:“看你们大家一起吃水果,我已经很开心了,呵呵。”这句话我至今还记得,甚至连他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我都记忆犹新。老师是那么的仁和,那么的慈爱,回想起那一个个幸福时刻,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怀念。去年,我的一个学生考到台州学院,我就让她代我去看望老师。当得知老师依然那么硬朗,依然那么精神焕发,我很开心。

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时时处处都凝结了老师博大的爱。老师的爱就像一眼不息的清泉,不停的流淌,流进我们每一位学子的心田,滋润着我们成长。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珍惜。我珍惜张老师的每一句话,珍惜张老师每一次精彩的讲课,珍惜张老师送给我的每一本书,珍惜与张老师每一见面的机缘。正是这种珍惜,使我能够切身感受到张老师的能量,体验到老师的平易近人,领略到大师的风范,享受着老师博大的爱。最后,我就借张老师自己写的一首诗(调笑令·花圃)作为祝福语:“春健,春健,度尽寒冬志现。朝晖丽饰满园,姹紫嫣红万千。千万,千万,永绿常青恒艳。”祝张老师和师母身体健康,“永绿常青恒艳”!

摘自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225~229页。



[①]作者简介:徐应红,1978年生,男,河南固始人,硕士,义乌市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收入日期:2010年8月17日。

作者简介徐应红, 一, 男, 河南固始人,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级硕士研究生, 主研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