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专题片解说词

发布人:张明龙教授60寿诞庆典筹备组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 14:20:43  浏览量:

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专题片解说词

张明龙教授60寿诞庆典筹备组


他,出生于三门县海游镇下叶村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是上海天厨味精厂技师,母亲在家务农。几经求索,从初中民办英语教师,成为大学经济学教授,直至台州学院副校长。

他,在远离京城、省会的丘陵海隅钻研学术前沿问题,在师范教育浓烈的氛围中开辟应用经济学,在默默无闻的新办的地方本科学院创建省级重点学科。

他,没有信息、人才和资源优势,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硬是把论文发表到国内文科最权威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

他,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和主笔专著20多部,并有3篇论文呈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

他,为浙江师范大学赢得第一个由省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类)优秀成果一等奖,进而该校产生了第一个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土生土长出第一个文科类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 ”第一层次人才,同时,又多了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他,有多次可以进入大城市、大机关或著名大学的机会,但他都选择了放弃,毅然坚守在基层岗位谱写自己精彩的人生。这位学者,就是张明龙教授。

同期声:“人到六十,可能有许多感想。我的人生感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从中获得快乐和回报,是减少遗憾的有效办法。”




一、一波三折的求学之路

不太熟悉内情的人都说,张明龙眼光好,挑了经济这个热门学科;张明龙自己说,不是他选择了社会,而是社会选择了他。

少年时期,张明龙是县教育部门跟踪观察的数学尖子,理科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19727月从三门中学高中部毕业时,他的成绩单上填着:数学100分,机电(即物理)100分,化学97分。据说,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课同时取得这样的高分,创造了一个长久没人打破的记录。

由于文革的原因,张明龙读完高中不能直接升大学,只得回家参加农业生产。3个月后,海游中学的一位校领导找到张明龙家,希望他去代课教英语。这可让他犯了难,他此前的强项是理科,对能否教英语,可以说不是很有把握。

几经考虑,张明龙走进了海游中学,成为学校的一名民办教师。这一教就是4年多,期间,他为了让自己肚子里多点“墨水”,参加过英语师资培训班的专门培训,同时坚持边教边学,几乎每晚都在煤油灯下听英语广播讲座或灵格风英语唱片。

1977年的春天,时年25岁的张明龙参加升学竞选,被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于是,他只得搁下英语,转攻汉语。不久,他对格律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将它选为重点方向,挤时间自学《汉语诗律学》、《唐宋词格律》等,后来在《诗词集刊》等处发表格律诗词50多首。

谁也没料到,正当张明龙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悠哉乐哉”时,学校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学校正在筹建政史系,由于没有经济学教师,决定提前派他去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政治系学习,毕业后回校工作。

于是,张明龙放下自己喜欢的格律诗词,又一次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自此,他一路往北求学,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最后到北京,一步步走进庄严而绚丽的经济学殿堂。

刚刚跨进杭州大学校门时,张明龙的经济学知识几乎一片空白,甚至连“商品”的定义都不知道。在蒋自强、王荣、吴梦蛟等教授的悉心指教下,他很快转换了思维方式,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开始了经济学的最初专业训练。

杭州大学回来不久,张明龙又进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就读硕士生课程,有幸聆听蒋学模、张薰华、伍柏麟、蒋家俊、宋承先、洪远朋、尹伯成等一大批经济学界知名学者的精彩讲授。经过这次较高层次的系统深造,他不仅具备了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严谨认真的学术作风,而且懂得了经济研究方法。他的第一篇经济学论文,就是在此时做的一项练习作业上扩充而成的。

19909月至19927月,张明龙以国内访问学者身份,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在宋涛教授指导下学习博士生课程,还听过卫兴华、胡钧、孟氧、何伟等教授开设的课程和讲座。这两年,他修完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课程,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打稳了根基。

从英语,到中文,又到经济,张明龙的求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对此,他说:“之所以最后走上经济学研究的道路,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社会需要,这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大建设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二、多产高质的经济学者

张明龙得到一大批经济界知名学者的指点,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掌握了系统的经济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学术作风。

1984年,张明龙又迎来人生一大转折。

当时,浙江师范学院领导找他谈话,要他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此后,张明龙把自己的时间一分为二:工作时间从事行政工作,并坚持上课;晚上、周末等业余时间用于学术研究。期间,他制作一块告示板,上面写着“备课时间,恕不接待”,一到晚上便挂在寝室门口,免得闲人打扰。他认为,这样分配时间,可以确保管理、教学、科研都能全心投入又互不干扰。

至今,张明龙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重要课题研究20多项。已出版《经济运行与调控》、《经济学新问题求解》、《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等个人专著和主笔专著20多部。在国内文科最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等发表学术论文360多篇。

熟悉张明龙的人都说,作为一位经济学者,他不仅多产,而且还高质。

早在1990年,张明龙就主持中央政策研究室专项课题——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若干问题讨论综述》为题,发表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参阅资料》上,并以“机密”形式呈送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

张明龙在文中提出计划与市场“水交融”结合模式,被原国家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组长、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称为“填补了我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空白”。此后,他的相关论文被《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参阅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刊登或转载,先后3次呈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

除了提出计划与市场“水交融”结合模式外,张明龙在研究宏观经济方面,还提出了以下主要创新观点:

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有序竞争论。认为社会主义竞争除了一般竞争的共性外,还有导向性、遏制性、平抑性和协调性等作用特点。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它与其他经济规律一起形成矢量合力,共同支配和推进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有序运行。

提出企业无形资产整体量化论。认为国有企业出售、转让时,不宜对其无形资产分项评估,应以这种产权整体的获利能力和潜在收益为基础实行整体量化,进而确立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整体量化标准。

提出就业制度改革新方向论。认为应该促使劳动、就业和用工三个制度,在创新过程中齐头并进,协同配合,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和体制,从而使就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提出区域创新政策引领论。认为应该系统审视现有的政策法规,理顺各地各部门支持创新活动的关系,优化支持创新的区域政策结构及其功能,使各种政策法规组合成统一的强大支持体系,共同发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引领作用。

提出科技信用管理机制创新论。认为应创设科技人员信用安全保障号码制度,建立科技人员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方法,完善科技人员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构建科技成果承诺保证制度,建立健全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张明龙不仅专注于国家宏观经济的研究,在区域经济方面也颇有建树。

1997年,张明龙创建浙江省第一个“区域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不久,又成为全省第一个“区域经济学”硕士点的创始人,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在区域理论研究方面,提出著名的园区格局网状交织论。他以此为基础写成的省政协提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被有关部门采纳。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在报告中指出:“省政协委员张明龙从系统、综合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我省‘十五期间’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提案。有关部门认为这一新理念符合浙江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和要求,为决策提供了新的启示。我省将在‘十五’期间推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教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四大园区建设,逐步形成纵横交错的经济网络体系。”


张明龙还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给金华源东乡白桃拟了两句广告词:“来自希望的田野,来自施光南故乡”,重新设计了包装,结果源东白桃的销量和价格一路攀升,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多产高质的学术成果,为张明龙赢来了一连串荣誉:

19971998年度、19992000年度,连续两次获得浙江师范大学科研量化考核文科第一名。

荣获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教师奖,还获得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20多项学术成果奖。

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入选省“151人才工程 ”第一层次,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成为市终身拔尖人才。

三、创造康乾盛世的“宣统皇帝”

199911月,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与统战部合署办公,张明龙任部长。

由于张明龙同时担任宣统两个部长,人们戏称他为“宣统皇帝”。尽管真实的宣统皇帝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没有什么业绩可言,但作为宣统两部“宣统皇帝”的张明龙,却在浙江师范大学宣传和统战两大领域,创造了“康乾盛世”。

张明龙主持整合广播、校报、电视和网站等多种媒体,成立新闻中心。

20006月,广播电台在全省高校率先开通无线调频广播(FM95.2),并对原有节目进行了全方位改版,广播成为校园宣传阵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报获批周报,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此间,有两次被评为省优秀校报。

电视台进一步提升了宣传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同时也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通过电视台现场直播形式,在始业教育中作形势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芙蓉峰思政网,开始试运行。

特别是,对外宣工作的层次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张明龙还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思路:要求全校思政干部,加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相似相邻学科的关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系统性和内在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心的共振性,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措施的可操作性。

张明龙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举存,作为做好统战工作的新举措和突破口。

他认为,这项工作要以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为重点,以民主党派成员为重点,以业务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均强者为重点,以已有一定知名度者为重点,以有多重统战工作对象身份的人员为重点,同时还要把金华作为重点阵地。

张明龙以自己个人的独特魅力,团结了浙江师范大学一大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知识分子,并且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集中这一大批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为浙江发展、为金华发展,特别是为浙江师范大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张明龙的努力下,浙师大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2000年,浙师大的校长是民盟盟员,一位副校长是无党派人士。四个正处岗位安排了党外人士,其中教务处长是九三社员,科研处长是民进会员,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是民盟盟员,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是无党派人士。还有一些党外人士担任了副处职务。

同时,浙师大的党外人士,有出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有出任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的,有出任市政协副主席、常委、委员的,也有出任省市两级人大代表的,职位之高,人数之多,显现出浙师大统战工作的鼎盛景象。

四、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高校领导

2002年,张明龙的人生,又迎来一个华丽的转身,被任命为台州学院副校长,兼任台州学院党委委员。自此开始,他在台州学院分管教学、招生就业、图书馆、信息中心等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到提高教育质量上。

在张明龙与台州学院其他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该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从单一的师专发展到学科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万人本科大学。20085月,台州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19个指标获得17A级和2B级,专家组评定的成绩是优秀等级。

张明龙提出的“做精师范,做强文理,做大工管原则,多年来成为台州学院优化专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台州学院正是按照这种专业结构的顶层设计,做好新专业申报,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着力推进专业群和学科群发展,新建了众多适应地方需要的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09年,台州学院共有9个专业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其中2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到2012年,全校本科专业增至40个,已初步形成医药化工、生物环保、电气信息、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医学、教师教育等9大本科专业群,并停止专科专业招生。

张明龙还提出加快学分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计划修订,推进教学内容创新,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同时,推进精品课程、双语课程、重点教材、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优秀教学成果、教学团队等教学标志性项目的培

提出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施师范生“拜师学艺”活动,试行“三明治、订单式、递进式、全程式”等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实习和见习工作。同时,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质量,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考证考级活动。

提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推进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改革,要求校教学督导组发挥参谋部督查部协调部指导部的作用,还要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和评教等制度,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

张明龙牵头组织申报省级教师教育基地,获得成功,现任该基地负责人。接着,积极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努力使其成为当地的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此外,台州学院还有3个市级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与地方共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张明龙要求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提出确立特色宣传、重点宣传、对口宣传、分层宣传、系统宣传等招生宣传理念。目前,台州学院的招生工作,已经面向浙江、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甘肃、广西、内蒙古、贵州、西藏、新疆等23个省、市、自治区,年度招生名额达到4000多名。

张明龙要求加强就业工作。提出“让二流的学生有个好饭碗”,或者说,把二本招来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本学生就业能力的人才。20128月,又提出:把二本学生培养成具有一本学生竞争能力的人才。

2009年以来,张明龙分管工作增加了图书馆和信息技术中心两项任务。

图书馆方面,通过增加文献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同时,切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加强新生入馆教育,开展文献传递和收录查询服务,完善参考咨询服务方式,举办读书节和数字资源服务月系列活动等。

信息技术中心方面,认真做好网络与电教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工作,确保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完成学生宿舍网络社会化建设,推进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完成教师教育基地实训中心声光电实验室、普通话训练室设备的安装、调试等。

五、挥之不去的恋乡情结

喜欢格律诗词的张明龙,为自己取了个笔名,叫“海游叶”。这个由“海游镇下叶村”缩写而来的笔名,诗意十足,喻为“大海中飘游的叶子”。

张明龙的恋乡情结,处处体现在生活细节之中。从三门走出去30多年的他,依然保持三门人的印迹。在他家客厅里,便摆放着一只铜质的青蟹。谈起家乡,他动情地说:“尽管我离开三门30多年了,但我的心从没离开三门,每年都会抽空到家乡走走、看看。每次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张明龙更不忘用自己的专业视角,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早在1988年,张明龙便与他人合作,在《浙江学刊》发表论文《变资源优势为创汇优势》,建议三门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增加创汇海产的养殖品种,扩大浅海养殖面积,提高海水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加强水产品的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等等,把资源优势化为创汇优势。

1989年发表的《建立三门县大型对虾基础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张明龙指出,三门位于浙江省四大港湾之一的三门湾畔,具有发展渔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完全可以、完全有条件建成全国大型对虾生产基地。

时隔20多年,这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不得不令人佩服其真知灼见。

健跳大桥的建成,是三门港南经济的起跑点。1995年,张明龙在浙江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抓紧开辟台州地区沿海公路,充分发挥浙中三大港口整体优势》,提出要建设健跳大桥,以促进三门湾的开发。浙江省交通厅在答复中称,“我们已将该项目列入‘九五’计划,并督促当地交通部门抓紧编制项目开工的可行性报告,届时我厅将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根据‘差额竞争,择优立项’的原则考虑立项”。

特别是2002年成为台州学院副校长以来,张明龙与家乡的距离越拉越近,先后10余次回到三门,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每次均有强烈反响。2004927日,第二届三门中国青蟹节乡情联谊会在琴江山庄举行,张明龙在发言中认为,三门应做好三件大事:做大青蟹无形资产;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加强重大项目的拉动作用。

张明龙还不遗余力推动台州学院与家乡三门的合作。2010526日,在他的牵线下,台州学院与三门县政府就校地合作开展洽谈。洽谈会上,三门县科技局、富达果蔬专业合作社分别与该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生于三门、长于三门的张明龙,在这方山山水水的养育之下,走出了一条光辉灿烂的人生道路。

六、享受人生的天伦之乐

19811月,张明龙与章庆平结婚。夫人章庆平,中共党员,三门县劳动人事局干部。19872月调入浙江师范大学,一直在人事处从事劳动工资工作,200811月退休,享受副处级待遇。

曾经有媒体记者采访张明龙,问道:“您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娶了一位贤惠端庄的夫人”。

张明龙夫人章庆平容貌清秀漂亮,气质高雅婉约,虽不施粉黛,但皮肤白皙细腻,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温柔与和善、优雅与端庄、聪慧与贵气。

张明龙在《夫人的职业修养》一文中写道:

夫人长期从事劳动工资工作,形成了特有的职业修养:认真、谨慎、细致、耐心。夫人把工作中形成的职业修养,延伸到家务平台上,认真、谨慎、细致、耐心地做好每一件家务事。同时,她把本可写论文的时间用来干家务,使我本应做家务的时间也能搞学问。于是,她把自己治学的聪明才智,通过家务平台转移支付到我的身上。

透过简短的文字,流露出张明龙浓浓的幸福感。事业成功的张明龙,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个美满幸福家庭的女主人,就是可亲可敬的章庆平。

张明龙在《夫人的职业修养》中还写道:

我出差的行李是夫人整理的。

我家有松下彩电、海尔空调、黛富妮床上用品,满眼多是名牌,它们都是夫人精心挑选的。

夫人让我带回来的蔬菜,都是洗干净的。回来前,夫人详细告诉我带了些什么东西,如何分类贮藏,如何搭配起来做菜。

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夫人章庆平的勤快、贤惠。 一走进张明龙的家,见到的是洁净的地板、一尘不染的家具以及家中摆放得井井有条、整整齐齐的一切,感受到的是温馨怡人、快乐祥和的氛围。

198110月,张明龙与章庆平的女儿张琼妮出生。张琼妮现为中共党员,浙江财经学院讲师,并在浙江工商大学读博士。200712月结婚,女婿黄凌峰是软件设计师,在东方通信集团先从事通讯软件开发,现任产品经理。

20109月,外孙黄江岳出生。前几天,刚刚为外孙两周岁举行家庭聚会。现在,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庆典筹备组20129月定稿,

2025年4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