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领衔人介绍 > 正文

恩师印象的蒙太奇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4日 22:59:28  浏览量:

恩师印象的蒙太奇

徐璐[1]

2010年9月,在浙师大见到了张老师和师母,倍感亲切。当走进老师家,看到那熟悉的沙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毕业前,读研期间与老师相处的场景,一一重现。在学术上,老师一直无私而又悉心地传道、授业、解惑,给我思想上的启迪;在生活上,老师的关注和关心让我深深感动,与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深深印记在脑海里。本文试图以电影中常用的蒙太奇(montage)手法,通过镜头组合形式描述恩师留给我的印象。

镜头一:温馨

读研期间,我们最期待的就是逢年过节相约聚到张老师家,吃水果,聊天。那场景温馨,甜美。记得有位师兄跟我说过,虽然他不是张老师直接指导的学生,但他很喜欢到老师家,在这里,老师一视同仁,对学生关爱有加,在这里他们可以感受到温暖。我们这届共8名学生,不管是不是张老师直接指导的,每次都是一起相约前往。师母早早地摆好凳子,备好大盘大盘的水果,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师母又去添新凳,绑上软软的坐垫。人多的时候有近20来个,老师家坐得满满当当。在老师家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老师削的苹果,听着老师跟我们讲师兄师姐的求学经历,在老师眼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是一名优秀的学生,老师希望师兄师姐的经验能使我们在学习和求职中少走弯路。

在我们眼中,老师就如同自己的父辈,老师和师母也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记得有一次,老师出差回来带了雪莲果,嘱咐师母一定要留着我们去的时候削给我们吃,那是我们第一次吃到雪莲果。还有一次,老师出差一趟,给我们带了礼物,男生是一盒巧克力,说可以给其送女友,女生是一个润唇膏,我们内心一阵感动。老师和师母让求学在外的我们感受着家的温暖,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许多温馨的片段。

镜头二:生动

老师的讲课总是浅显易懂,老师的讲解总是恰到好处。张老师总是能把知识点说深,说透,而且生动,容易记住。课堂上,老师拿着厚厚的一叠备课稿,旁征博引,一讲就是三四个小时。教师即课堂,张老师时刻把自己独特的教学智慧、人格魅力、价值取向、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在课堂上。张老师对学生总是一丝不苟,虽然现在我没有成为一名老师,但我时刻记得,不管做什么都要认真负责。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能吸收到很多知识,在跟随老师来往台州的车上,也是如此。因为师生相隔两地,聚的时间不是很多,行驶的汽车就如同一个移动的课堂,老师解疑答惑,在车上除了欣赏到路边的风景,老师跟我们讲解路过之处的风土人情、名人典故,教我们为人处世,一次在说到待人接物上,老师说:“自己对人的态度很关键,自己的态度不好,也会给别人造成同样的影响,所以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好,别人也会记住的。”

镜头三:严谨

老师严谨的治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刚开始研究生生活,老师就要求我们学会阅读,学会精读和泛读,先把书读厚再读薄,并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始做论文的时候,希望我们做到来文有出处,言之有据,说之有理。记得老师把修改好的论文发回来的时候,总是改得密密麻麻,就连标点符号都认真地进行改动,每次老师还要在电话里再仔细地讲解一遍,使我们能够加深印象。

在做毕业论文之前,老师就有意识地让我们留意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老师不会把思路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导我们自己去思考,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次一次的交流过程中,慢慢地搭建起论文框架,完成选题开题工作。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与老师交流,都可以茅塞顿开,每次把论文稿子传给老师,他总是用最快的时间修改,每次修改都是一次提高,每个环节老师都认真把关,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论文思路逐渐清晰,内容逐渐丰满。至今,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毕业论文中文摘要的修改稿,我经常会打开来看看,每个修改符的背后都凝注了老师的心血。

镜头四:开心

在张老师身边,我们开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老师有着我们羡慕的年轻心态,看到老师,总是乐呵呵的。有一次老师带我、谢志文、赵艳飞、王丽霞四人到天台山考察学习,游了华顶国家级森林保护公园、高明寺、国清寺。一路上,老师给我们介绍地理风情,笑声不断,每到一个景点,老师就给我们每个人拍个照,我们要给老师拍照,老师也不推脱,摆上造型就拍上了,在太白堂,老师也站到高高的李白石像上,挽着李白拍了一张,与老师同游是一件乐事。毕业后有一次给老师打电话,恰逢儿童节,老师第一句话就是:“徐璐啊,儿童节快乐!只要没结婚的,都还是儿童,哈哈……” 老师的笑声,驱散了盘旋在我头顶的阴霾。

镜头五:鼓励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张老师时常鼓励我们,我们的每一个进步与老师的鼓励分不开。我是同届同学中工作单位最迟落实的一个,找工作的过程有些曲折,自己的内心经常苦闷和困顿,感觉在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就碰到种种不如意。张老师非常关心我找工作的进展,给我支持和帮助,鼓励我不要丧失信心。在我需要老师推荐的时候,张老师利用自己过年的休息时间帮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并很快寄到了我手上;在我处处碰壁的时候,张老师经常打来电话给我建议,鼓励我,让我不要急,慢慢来,只要努力过,肯定会有好的结果。在灰心气馁的时候,老师温暖的话语就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每每到这个时候,我就重新审视自己,收拾心情继续赶路。在得知我求职成功,老师舒心地笑了。

镜头六:关心

在台州学院学习期间,老师给了我们一个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时间老师就找我们聊天,一次,老师到寝室来看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书籍,以做论文之用。老师同我们聊了将近一个小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聊生活,聊学习,聊关于我们的点点滴滴,老师的关爱有如春风般吹进我们的心田,暖暖的。总是那么细心,总是那么周到,总是给学生最无私的关心与帮助,却总是担心麻烦学生。

对于学生的事情,老师一直惦记着。2008年10月我刚参加工作,老师与师母时刻挂念,老师说一定要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2008年12月,在回台州途中,他们特意转到义乌佛堂,为我送来新出版的书籍。那天,我很激动,很开心,因为在异地上班,看到老师和师母就感觉看到了家中的亲人一般。在佛堂停留了一个小时后,老师和师母来不及吃中饭,就准备赶回台州参加下午的会议,结果回去途中,车子出了点意外,直到下午五点多车子修好,老师才离开义乌。而期间,老师一直没打电话给我,怕我担心,影响工作。接到老师到家后电话的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毕业后,我一直跟张老师保持着联系,深切地体会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老师身边,学知识学方法,离开老师参加工作,更多的是品味老师的修养和魅力。每次提笔,就感觉自己太拙,不能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只能将更多的情感留在心里慢慢地品味。师恩难忘!

摘自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56~59页。



[1]作者简介:徐璐,1982年4月生,女,浙江永康人,硕士,现就职于义乌市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收稿日期:2011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