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区域经济学ABC > 正文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基点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1日 09:50:42  浏览量:

区域经济学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科的一个鲜明标志,在于它把研究基点定位于区域优势。区域优势具有客观性,充分认识并发挥区域优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为此,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区域经济规律,探索区域最优发展模式,借助区域优势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历史上,关于区域经济活动的描述,很早就已出现在中外古代文献里。但区域经济学的真正产生,是在区位论形成之后,它是以区位空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一、区域优势的客观性

1.区域优势在农产品上的体现。

笔者的家乡,在东海之滨。那里有湛蓝的天空,有碧波荡漾的港湾,有神奇秀美的山川,有豪爽热情的淳朴民风,还有一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三门青蟹,横行世界”。这句话是说,当地出产的青蟹名扬四海。

三门青蟹连续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浙江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渔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名牌产品”等十余个奖项。三门湾锯缘青蟹,拥有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品牌“三门湾”牌,并有《三门湾锯缘青蟹地方标准》。

2010年,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组委会,又对三门青蟹颁发“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的牌子,还因此对三门县颁发了“最具城市品牌建设潜力城市”的牌子。三门由此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青蟹之乡”。

三门青蟹产自浙江中部沿海的三门湾畔,品质以海游港、旗门港,以及两港在蛇蟠岛附近相交汇的海域为最佳。三门湾系国家重点海水养殖基地,有海啊集团投资建设的高科技水产精养塘,这里水质清新,盐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宜于锯缘青蟹的生长繁衍。

QQ图片20140522151647_副本

三门青蟹

 三门青蟹色泽光亮呈淡青色,壳薄而螯大,整体看来饱满圆润,食用时味香浓郁肉质细嫩。三门青蟹一年四季均可捕捞,而旺产之时在秋季。秋风起,蟹儿肥,到了秋天,青蟹经过多次脱壳长大成熟,变得膏黄肉厚,细细品味,鲜美清香中略呈甘甜,这是其他任何海鲜不可能具备的特殊口感。翻阅史料,可以发现先贤的赞辞:“三门青蟹,至十月与秋谷俱肥,壳大如盘,前肢脚肉厚。掀其盖壳,膏腻堆积,如琼浆珀玉,结团而不散,脂如胭红,甘腴而味极,虽八珍而无过也”。

有人曾把三门青蟹幼苗,迁移到别处海域养殖。他们修建同样的精养池塘,聘用同样的技术人员,投放同样的天然饵料,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结果养成上市的青蟹品质,与产自三门湾的青蟹大有差别,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口感和风味。这是区域优势客观性,在农产品上体现的一个典型例子。实际上,东北的人参和鹿茸,西藏与青海一带的虫草,新疆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北京房山的良乡板栗,浙江奉化玉露桃,广西容县的沙田柚等,也都是利用区域优势培养出来的特色农产品。

2.区域优势在工业品上的体现。

江西景德镇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瓷石、高岭土、石英石和莫来石等资源,为制作瓷器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这里,汉代开始烧制陶器,五代时期开始制作瓷器。到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盛大制瓷业集群场面。特别是,明清两朝在当地珠山设御厂,使之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产品形成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

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官府重视,又有皇家的爱好与提倡,景德镇制瓷作业发展迅速。以当地官窑为代表的制瓷作坊,在总结历代经验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原料及技术进行创新,促使制瓷工艺精妙绝伦、独具匠心,装饰精细华美,产品多采多姿。生产操作方面,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脚踏辘轳车、手摇碎釉机、石膏模型铸坯、雾吹器施釉等。装饰品种方面,出现了别开生面的珐琅彩、粉彩、五彩、三彩、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祭红、洒蓝、孔雀蓝、瓜皮绿等。其中珐琅彩、粉彩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发明。特种工艺瓷方面,出现了巧夺天工的青花玲珑瓷、生瓷雕、仿古铜、仿竹木、仿漆器等。

清朝前期,各地民间私人经营的制瓷作坊也一派昌盛兴隆,工艺和产品创新取得很大成就。当时,景德镇民窑瓷器的种类十分广泛,可谓应有尽有,其中产量较多产品是:碗、盘、碟、杯、净水碗、筒瓶、筒式香炉、笔筒、橄榄瓶、蒜头瓶、洗口兽耳瓶、筒花觚、花觚、观音尊、将军罐、莲子罐、香炉等。

乾隆时督陶官唐英在《陶冶图说》:“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QQ图片20140522153910_副本

烧制景德镇瓷器的龙窑

直至今日,景德镇瓷器,仍以自己特有的魅力,蜚声海内外。

景德镇生产的优质瓷器,是当地原材料、制瓷窑场、作坊集群、能工巧匠,以及特有的制作方法和生产工艺优势的综合体现。它以工业制成品的形式,反映了区域优势的客观性。此外,贵州茅台酒、安徽泾县宣纸、北京景泰蓝、浙江东阳木雕等产品,也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而形成的。

3.区域优势在商贸业上的体现。

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东侧,是一座以商贸业为基础茁壮成长的城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在全国率先提出: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2012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758.76亿元人民币。其中著名的“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80.03亿元,日均成交1.5亿元。

义乌商贸业的成功,是通过挖掘区域传统优势并不断创新而取得的。

义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产业培育方面,尤以商贸业最有特色。据有关文献记载,自宋朝以来,义乌就有人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开始原始的商业活动。到清代之后,大量农民加入到货郎队伍中来,他们利用当地甘蔗制成糖饼或生姜糖粒,并与针线、纽扣、草纸等小商品一起,放在两个箩筐里,组合成货郎担。农闲时,摇起拨浪鼓,行走在周边区域城乡,用挑着的货物换取鸡毛等废物。回家后再整理换来的鸡毛,质地好的用来制成掸子卖,差的当作农田肥料。这样,“鸡毛换糖”成了当地农民的一项重要副业。现在,不少人认为,闻名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就是由“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催生出来的。从挖掘区域传统优势角度来看,这话是挺有道理的。

1982年9月,义乌发布《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的通告》,宣布正式开放县城稠城镇小百货经营,并在湖清门开始建立小商品市场,面积4252平方米,设摊位300多个。此后,小商品市场经历四次搬迁和八次扩建。同时,持续推进市场规模创新、商品设计创新、网络营销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不断增强规模优势、商品优势、网络优势和管理优势。到2005年,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确认其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QQ图片20140522153952_副本

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宾王市场

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已建成500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拥有7万个商位,汇聚了170万种商品,与21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目前,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在义乌设立4000余家外商合伙企业、外国企业代表处。另外,常住义乌的境外客商有1.4万人,他们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年入境外商达44万人次。不难看出,义乌已经成为辐射全世界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这也充分彰显了当地商贸业的特有优势。

4.区域优势在港口运输业上的体现。

著名的上海港,连续多年保持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全球领先地位。到2012年,货物吞吐量达7.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上升为3252.9万标准箱。

上海港的辉煌业绩,除了管理科学和设备先进等因素外,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当地的区域优势。

上海港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处于我国海岸线的中段,扼守长江入海口,是长江黄金水道与远洋航线的连接点,又是沿海地区和长江沿江地区两条国内经济发展主轴的交汇点。从国内运输看,它作为河港可以横越东西,作为海港又可以纵贯南北。从国际运输看,它所在的太平洋沿岸是目前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这个地区的重要港口东京、基隆、香港、檀香山、马尼拉、新加坡,正好处在以上海为中心的近海扇面上。

上海港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它雄居长江三角洲前缘,以我国最大工商业城市上海为依托,上海外贸物资中99%经由该港进出。同时,它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以长江流域为后盾,以水陆联运为纽带,运输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在内的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有货物经过该港装卸或换装转口。

上海港拥有便捷的陆上路网。它通过沪宁、沪杭、沪青平、沪乍、嘉浏等高速公路,接通江苏和浙江两省高速公路,并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联结。它通过 204国道直达山东烟台,通过312 国道直达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通过318国道直达西藏拉萨,通过320国道直达云南瑞丽。同时,上海港港区内有铁路,接轨沪杭、沪宁铁路干线。其中沪宁线联结津浦线之后,成为中国东部纵贯南北的运输大动脉;沪杭线联结浙赣、萧甬线之后,可通达浙东、中南及西南地区。

QQ图片20140522154027_副本

繁忙的上海外高桥集装箱码头

上海港拥有强大的港口运输经营能力。目前,它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主枢纽港,并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它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装卸、仓储、物流、船舶拖带、引航、外轮代理、外轮理货、海铁联运、中转服务、水路客运服务,以及航运保险、航运咨询、航运仲裁服务等。经营的货物主要有集装箱、煤炭、石油及其制品、金属矿石、钢材、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

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区域优势是客观存在的,要想增强这种优势,必须进一步加以挖掘和培育。区域优势一旦形成,可以保持和稳定一定时期。一个区域正是以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区域形成特色差异。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可以有效增强区域综合实力。

二、区域优势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基点

区域优势有多种展示形式,它可以通过产品来表现,可以通过产业来表现,也可以通过社会经济综合指标来表现。而一个区域,通常存在多种区域优势,有的可能已被充分利用,有的可能刚刚崭露头角,还有的可能尚未发掘出来。

如何正确认识区域优势,怎样发挥最大的区域优势,如何利用区域优势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平,恰恰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基点。

早期区域经济学家,从区域空间位置的角度,研究了农业区位优势、工业区位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旨在充分认识和发挥区域优势,增加农业、工业和市场经营效益,提高人们的社会福利水平。

近来区域经济学家讨论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大多也都立足于区域优势,或至少涉及区域优势,例如:

认为区域经济学,要研究一定地区的经济结构,着重探讨一定地区经济活动的区位表现和组织类型,以便充分发挥当地的特有经济优势。

认为区域经济学,要研究经济现象和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揭示这种关系的规律性,并分析经济活动的区域布局及其形成的原因,以利于扬长避短,提高效益。

认为区域经济学,要分析区域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的差别,进而研究人们运用资源从事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区域差异性,探索发挥各自区域优势的对策。

认为区域经济学,要研究区域资源的开发与规划,确定区域资源发展目标,制定区域资源发展战略,力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认为区域经济学,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探索经济体系的空间组织及其发展趋势,提高人们对产业空间布局及优势的认识,实现对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张明龙名家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