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领衔人介绍 > 正文

“宣统”年间的那些事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30日 23:08:04  浏览量:

“宣统”年间的那些事

朱毅峰[1]  刘修敏[2]

与张明龙先生相识,先是闻其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人数不多,在学界有影响的在职教授更少。翻阅40周年校庆时的校史,后面的教授名录和业绩简介,一直让我们景仰不已,于是,记住了“张明龙”这个名字,记住了他是经济学教授,是其时的统战部部长。

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成了同事。1999年,曾长期在宣传战线上工作的张明龙教授担任校党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接触。因此,我们也更为立体地认识了张老师,一直笑呵呵的张老师,以他对学术科研的不懈追求,以他对工作的严谨细致、对以他对形势的敏锐把控,以他的前瞻思考,以他的博学多才,以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思维,终身受教。如今,一个个记忆的片断经常浮现在脑际,让人感觉亲切、温暖、快乐……

一、别横幅的教授·在电视台睡地板的教授

在张老师回宣传部当部长前,我们只知道他是浙师大第一个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等发表论文的教授,第一个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的学者,第一个评上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一个入选文科类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 ”第一层次的人才,是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的负责人,是一个走在攀登学术高峰路上的学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的大专家、大学者,在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后,我们对他的了解又多了一层,又进了一步。张老师在担任统战部部长的时候,办公室在宣传部的隔壁,但由于他工作、学术繁忙,我们见面聊天的机会不多。当时,由于工作需要,宣传部的同仁们,经常需要在老行政中心三楼的走廊里,拉开阵势别横幅。这个时候,如果碰巧他在办公室,在我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会乐呵呵地走出来,对我们的“革命工作”进行一番指点、评价,然后蹲下来帮我们一起别。因为他此前当过宣传部副部长,所以自称是别横幅的教授。于是,在他指导下,我们就一起边别横幅,边探讨起大头针如何别得齐整、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写宋体黑体字等话题,最后他还要对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和别横幅的“职称”等级,作出评价与认定。那时,感觉大教授也是挺可爱、挺和蔼的……

1999年6月里的一天,张老师突然叫住我,说因学科宣传的需要,要我们帮助摄制一个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宣传片。当时电视台刚成立不久,比较空闲,我们正想找点事做,于是,就有了一次与张老师共同制作电视片的经历。他做事很认真,对于如何做电视也似乎比较懂,在确定拍摄时间后,他已很认真地写好解说词。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将要拍的场景、所涉及的人员全都安排到位,俨然是一个导演,看来领导、专家很多事情都是触类旁通或无师自通的。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完成了拍摄,就和摄像师蒋红跃一起开始配音和粗剪。晚上,毛片出来,我们就给他家里打电话,请他过来看片、修改。电话搁下不久,他就过来了。他真的很懂电视,当然也很懂如何宣传学科的亮点和重点,于是,我们逐一地对每个镜头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期间,还要补拍些他的专著、文章等,不知不觉夜就深了。我们说,张老师,您回家休息吧,我们会改好的,明天再请您审片。但他坚持要陪我们,一直到凌晨3点多,片子才最终“杀青”,尽管只是个7~8分钟的片子,但张老师对每句解说词、每个镜头都非常认真、非常仔细、非常到位地提出了修改意见。

这时,位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电视台楼下的防盗门已经锁上了,我们不想惊扰大楼的门卫大伯。就在我们苦于不知如何向张老师表达时,张老师似乎早就明白了我们的想法,就问,你们平时加班,是不是在电视台休息的?我们说,我们是睡地板的。他说,那我也和你们一起在地板上休息一下吧!于是,我们三人在地上铺上盖设备的绒布,和衣倒地睡到清晨。

这是张老师1999年11月回到宣传部任部长前,我们与张老师最深入、最亲密的一次合作。这次合作,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认真劲,感受到他作为学者对学科专业的热爱与熟悉,感受到他的博学与多才。

此后不久,学校开始新一轮干部聘任,宣传部、统战部合署办公,张老师被委任为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我们就成了张老师的下属,由此,开启了一个至今为很多同事津津乐道的一个新时代——“宣统王朝”。

二、元末明初·宣统年间·双龙戏珠

1999年11月,学校领导来宣布宣传部、统战部合署后的新领导班子。随后,召开部门全体会议,我们就开玩笑称之为“宣统朝上朝”,嚷着“有本奏来,无事退朝”。

有这样一个“段子”,生动地记录了这个时期的欢歌笑语,记录了这个时期的人事更迭,记录了充满传奇色彩的难忘岁月,这就是:元末明初,宣统年间,双龙戏珠。

2000年、2001年,曹苇舫、杨林书副部长相继调往杭州高校;张元龙、朱毅峰于2001年、2002年先后被任命为副部长。于是,我们又编了一句顺口溜来概括当时“宣统朝”的格局:元末明初[3]、宣统年间[4]、双龙戏珠[5]

在张老师率领下,一个充满干劲与欢乐、取得累累硕果的“宣统王朝”时代开始了。

工作中,张老师给我们的印象是:政治敏锐性强,善于把握方向;工作前瞻性强,既能以开放心态接受新事物又善于创新将挑战转化成机遇;工作实效性强,既善于抓住“鼻子”又善于综合协调处理。在他主政“宣统王朝”期间,浙师大的宣传与统战工作均取得辉煌的成绩,宣传工作基本格局大致形成,统战工作蒸蒸日上:广播、校报、电视三大媒体实现整合,成立新闻中心;2000年6月,广播电台在全省高校率先开通无线调频广播(FM95.2),并对原有节目进行了全方位改版,广播成为校园宣传阵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校报获批周报,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2次被评为省优秀校报;电视台进一步提升了宣传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同时也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芙蓉峰思政网开始试运行;外宣工作的层次和质量有明显提升;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卓有成效……

工作中,张老师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用专业的思想、理论的思维来思考、谋划工作。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9月学校召开的新学期全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他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讲话,提出“不能光靠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凭感觉做工作,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高它的科学性,并自觉用科学方法拓展工作”新思路,要求全校思政干部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相似相邻学科的关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系统性和内在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心的共振性、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措施的可操作性的研究,在当时全校思政干部中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而且开阔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领域。

现在回忆“宣统王朝”年间的张老师,还有两件事印象很深,以至于现在很多新闻中心学生记者还经常提起:每年新生进校后,始业教育都要安排一次形势报告,这个报告的主讲人一定是张老师,而且是在电视台现场直播。后来新闻中心学生记者进来后,一看到张部长,都说,我们早就通过电视认识张部长了。还有一件事,张老师经常会给校报提供“独特”支持,将他的诗词、散文“无偿”给校报。有一年,他将一篇回忆他母亲的文章在校报上发表,这在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和读过文章的师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多年后,有学生跟我们聊起张部长,他们还常说,张老师的那篇文章太真挚、太感人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削苹果高手·五笔高手·诗人·650毫升雅量

生活中,张明龙老师总是笑呵呵的,总是让人感觉到热情亲切、没有烦恼,如弥勒佛般。可能是研究经济的缘故,他做人做事都特别严谨认真,而且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他坚信凡事只要认真做了,就一定会成功。生活中他的四个“绝活”让部里的同事钦佩不已:吟诗赋词、削苹果、打五笔字和喝黄酒。

或许学中文出身的他,本身就具备诗意生活的特质:在部门外出考察或学校中心组在外学习开会时,他经常会随口吟诗赋词,给我们的旅途带来文学的气息和高雅享受。在部门同事的婚礼上,让他作证婚人的发言中,他也能送上包含新郎、新娘姓名和真情祝福的藏头诗。“诗人部长”是我们给他一个雅号,他也经常跟我们讲,如果当年不去学经济学,他可能也会成为一位文学家、诗人。现在,他还是中华诗词协会的名誉副主席。

去张老师的家,我们最享受的是能吃到他亲自给我们削的苹果,这不是说他家的苹果特别甜,而是他削苹果的技法让他们叹为观止:他手拿水果刀,坐在板凳上边和你聊天边削苹果,不一会儿,一个苹果皮依旧贴在上面的苹果就递到你的手上,你将苹果皮从切口处拎起,厚薄适宜、宽度均匀的果皮像事先包在苹果上的带子一般缓缓展开……其用刀的力度和分寸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于是,我们就向他请教削苹果的技法,他就给我们讲述他小时候父亲如何教他削苹果的故事。

张老师每年要写书、写讲话稿、写很多文章,但他从来不叫我们“代劳”,就是连输入电脑这种活儿,他也是自己亲力亲为,因为他是“五笔高手”,部里多数同事的打字速度远不及他。据说当年他学五笔输入时,差不多像背英语单词一样将整本“五笔编码”都背下来了。当他说这些时,我们都很相信,因为我们不止一次听他一口气将化学元素周期表背出来。

据宣传部的老同事讲,张老师年轻时酒量颇好,喝白酒在部里排名前列。但在“宣统朝”期间,每有应酬或接待客人时,他只喝黄酒,而且酷爱古越龙山,记得当时古越龙山都是650毫升的瓶,所以每次我们陪他招待客人时,从不问他喝什么酒,就说来个650毫升的,他则一如既往乐呵呵地笑着,美美地品着,喝高兴时,就给我们吟诵诗词、背化学元素周期表、谈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

摘自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74~79页。



[1] 作者简介:朱毅峰,男,1971年12月生,浙江武义人,硕士,副教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

[2]作者简介:刘修敏,男,1978年4月生,浙江苍南人,讲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3]张元龙与张明龙同姓,名字里都有一个“龙”字,仅差中间一字,而他们中间相区别的“元”与“明”两字,恰恰是两个交替朝代的名称。

[4]宣传部和统战部可简称为“宣统部”,而其中的“宣统”两字又是清代一个皇帝的年号。

[5]朱毅峰的“朱”与“珠”同音,张明龙、张元龙为“双龙”,所以又有“双龙戏珠”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