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名家讲座 > 正文

北欧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09:41:27  浏览量:

     北欧地处高寒区域,气候恶劣,但却经常会出现世界最宜居国家。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福利条件好以外,与这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分不开。近年,北欧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研究,分析大气层中甲烷增加的原因,开发清洁煤炭燃烧技术,研发分离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新技术,推行温室气体减排新举措,减少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过程的废气排放,发展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及储存设施。在水体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加强管理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研制净化饮用水新设备,开发海水淡化新技术。发现水存在两种不同液态形式,开发防治油污染新技术,探索微藻清除水中污染物建设先进高效的地下污水处理厂。在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培养居民形成垃圾处理的良好习惯,探索垃圾处理和利用新技术,建立废旧物品回收制度,研究循环利用回收的废旧物品。在节能环保产品及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开发节能环保家用电器、节能环保住宅及配套设备,建立有利于节能环保技术开发的知识创新团体,探索不同产业的节能环保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开展极地生态环境考察,推进濒危物种保护研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发展生态经济或绿色经济,建设绿色或智慧生态城市。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探索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动物生存发展的影响;研究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举措。在防御自然灾害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观察与预测火山喷发现象,监察火山喷发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火山移动与喷发的顺序,探索冰岛火山引发的相关生态灾害,以及冰岛火山喷发影响巨大的原因。另外,发现可用地球化学信号预测地震,加强水中自然灾害监测,推出监测森林火灾新技术。


北欧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新进展

一、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发现与新技术

(一)展开大气污染防治的专项研究

——启动大气污染物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项目

201254,国外媒体报道,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的,由丹麦等26家科研机构相关专家共同参与的一个研究团队,正式启动研究欧洲大气污染物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大型研究项目。

该研究团队设计制作的大气监测飞船,拟于514日开始为期20周的欧洲低空科学探索旅行,横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芬兰、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上空,采集分析大气中的化学物质成分,所获取的数据将作为未来科学研究的基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欧洲的空气质量。

监测飞船独一无二的长期低空飞行,将前所未有地在距地面2公里以内的低层大气空间,对欧盟进行化学污染物空中分布的全面检测。实测数据将于地面计算机模拟系统,以及已有气候变化知识进行相互验证和对比研究,从而增强对人类活动排放的绝大部分空中化学污染物与大气元素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监测飞船携带超过1吨重的仪器设备,可以在海拔高度2公里以内的低层空间盘旋,垂直升降行动自如,一次升空可飞行工作24小时。

监测飞船的此次检测飞行,将主要集中于羟基自由基和微细气溶胶(或悬浮颗粒物),即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主要化学物质的数据采集。羟基自由基因为其降解空气污染物的作用,有时也被称作大气清洁剂,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化学物质所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及其形成演变过程,增加大气化学污染物、大气自身清洁机制和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知识。该项研究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专家工作小组指派,同时将为欧盟制定2013年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发现

1.研究大气层中甲烷增加原因的新发现

发现沼泽扩大是早期大气层中甲烷含量大幅增加的主因。2010126日,国外媒体报道,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当天发表公报说,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5000年前北半球沼泽面积急剧扩大,是导致当时大气层中甲烷含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对3000多个沼泽泥炭样本,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并结合相关数据与采集地点信息,进行分析后得出上述结论。他们认为,当时全球气候变得湿冷,使地下水平面上升,并加速泥炭的形成,导致沼泽面积迅速扩大,产生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无植被新生沼泽,令大量甲烷气体,随着沼泽中的有机物腐烂分解排入空气中。因此,当时大气层中甲烷大幅增加,主要是由自然因素而非人类活动造成的。

此前研究发现,大约5000年前地球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曾大幅增加,有研究把这一现象归咎于东亚地区同一时期开始的水稻种植活动。甲烷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主要产生于稻米种植、垃圾分解及反刍类动物的肠胃胀气。

2.研究净化室内空气物质的新发现

发现人体脱落死皮有助于净化室内空气。2011516日,美国媒体报道,丹麦化学家查尔斯•维徐勒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发表研究成果称,人体每天脱落的死皮细胞会在家中各处堆积,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的研究表明,这种听上去脏兮兮的玩意儿,竟然有助于净化室内的空气。

研究人员表示,死皮细胞所含的油脂能够消除臭氧。事实上,这种叫做鲨烯的油性物质,可以把室内臭氧含量降低大约2%15%。据介绍,鲨烯分子含有6个双键碳原子,这些碳原子跟臭氧反应进而将其分解。

众所周知,高空大气层中所含的臭氧能保护地球不受辐射侵害,然而接近地球表面的臭氧却是有害的。这主要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及其他有害气体相互作用造成的。吸入这样的臭氧会损害肺部功能,引起肺部内膜炎症。长期如此可能永久性地损伤肺部组织。而这时,人体每天脱落的大约5亿个死皮细胞就派上了用场。

该研究小组在一项研究室内环境对儿童健康影响的项目中,从丹麦500个卧室和151个日托中心,收集了除地板以外其他角落的灰尘,并分析其中所含的鲨烯和胆固醇两种皮肤油脂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皮肤中所含的胆固醇也能消除臭氧,只是作用较鲨烯略小。

维徐勒称,其他化学成分,例如某些食用油中所含的油酸,也含有双键原子,而某些物体表层也能吸收臭氧,例如一些橡胶制品。

此前,模拟机舱环境下的研究证明,半数以上的臭氧与裸露的皮肤、毛发和衣服接触后会发生反应并消失。而另一项模拟办公环境的研究则发现,一个人可以在30立方米的空间内消除10%25%的臭氧。

维徐勒表示:“近5年来的发现表明,人类基本就像大型臭氧处理器。在一个有人的房间,人比灰尘吸收的臭氧还多,只不过灰尘在无人的房间也能继续与臭氧反应。”

然而,维徐勒进一步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停止打扫房间。一个人脱落的皮肤碎屑,可能会使另一个人产生过敏反应,也可能传播有害微生物。”因此,他认为:“虽然灰尘可以吸收臭氧,但我们应该继续除尘。”

(三)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技术

1.开发简单而经济的清洁煤炭燃烧技术

20064月,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瀑布能源公司透露,该公司计划建造煤基含氧燃料试验电厂,以开发更加简单、更经济实用的煤炭气化技术。

煤炭气化是指把煤转化成气态燃料的过程,这一技术是新一代清洁型火力发电厂的研究前沿。包括美国电力公司和德国RWE公司,都已经在开发能捕获二氧化碳的大规模煤炭气化工厂。现在,瑞典瀑布能源公司生产的一种主要设备,超过了煤炭气化技术的要求。该公司打算投资5000万美元,试验开发一种更简单、更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煤基含氧燃料技术。

瑞典瀑布能源公司通过在纯氧中,而不是空气中燃烧煤炭的技术,将传统的火电厂进行改进。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氮气,所以传统发电厂,会产生主要由氮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及水组成的,气溶胶混合物;而将二氧化碳与氮气分离需要大量能量,因此捕获二氧化碳的成本很高。在煤基含氧燃料技术中,气溶胶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而水很容易浓缩和去除,产生纯的二氧化碳很容易收集。

瑞典瀑布能源公司对外界宣称,该公司已经为一个3万千瓦的新型煤基含氧燃料试验电厂,安装了第一套设备。这个试验电厂,可以对这种新型的煤基含氧燃料技术,进行大规模试验。瀑布能源公司的战略董事兼煤基含氧燃料项目经理劳·桑博格表示,到目前为止,机械难题困扰着煤炭气化技术的发展。

世界上只有四座煤炭气化电厂,而且都运行得不好。他认为,用煤炭气化技术生产电力和氢的容量同样被过分夸大,这也导致了燃料电池发展的缓慢。只有通过研发新型的煤基含氧燃料技术,煤炭气化才能得到应用。

在东西德国合并之后,瑞典瀑布能源公司大规模地参与东德的电厂重建,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一些世界最先进的火力发电厂。这些电厂在600℃的温度下运行,煤炭的利用效率达到45%,相比之下,早期的发电厂效率不到40%。桑博格认为,煤基含氧燃料技术,是这些发展的延伸。瑞典瀑布能源公司的新型试验电厂,将会对他的预言进行检验。运行的试验电厂,位于该公司下属的黑水泵市一座200万千瓦火电厂附近,黑水泵市位于沿波兰边境距柏林2个小时车程的地方。新型试验电厂产生的蒸汽,被输送到附近电厂的大型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试验工厂里最关键的设备,是熔炉和蒸气发生器,在这里通过整合低温氧仓将煤粉进行有氧燃烧。传统的煤熔炉中,助燃气体中混有的氮气可以稀释氧气的浓度,从而控制火焰的强度和燃烧的温度。在这一新的纯氧燃烧技术中,把燃烧后气体再次循环进入燃烧炉以控制氧气的浓度,因此具有相同的效果。德国斯图加特研究项目负责人弗兰克·卢戈指出,这次建立的试验燃烧炉,比先前的试验燃烧炉,体积将近大30倍。因此,可以更好更真实地反映燃料在这一新条件下的燃烧状况。不仅如此,该试验燃烧炉,还可以选择进行氧气或者空气的燃烧方式,从而相互比较获得更准确的数据资料。

瑞典瀑布能源公司计划在两年后启动该试验项目,到时建成一个60万千瓦的纯氧燃烧炉。公司有关专家指出,全面推行这项技术,在实践程中可能还有许多困难,储存燃烧后的二氧化碳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大难题。储存二氧化碳,最可能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深的蓄水层和废弃的油井进行地下存储。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中,包括位于柏林西部的一个盐碱蓄水层。问题是,即便法律同意释放二氧化碳进行重复利用,要把二氧化碳在地下储存也需要征得允许。该提议遭到了环境保护者的强烈反对,其中包括有很大影响力的德国绿色和平组织。

2.研发分离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20094月5日,挪威《晚邮报》报道,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开发一种新技术,能在天然气燃烧前把其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完全分离出来,这将有助于起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

据报道,目前,这项新技术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不过,研究人员预计,3年至5年后这项新技术就可投入实际应用,而且整个工艺流程的费用比较低廉,易于推广应用。

二氧化碳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然而,目前在各种矿物燃料燃烧后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工艺流程,复杂而昂贵,难以在全世界普及推广。

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进展

(一)实施温室气体减排的新举措

1.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0091016,国外媒体报道,芬兰政府公布了一份名为《长期气候与能源政策》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到2050年,把芬兰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80%。芬兰政府的这一减排目标,受到包括各环境组织及能源企业在内的芬兰各界的普遍肯定。

芬兰政府在报告中指出,国际社会正力求实现控制全球气温升幅的目标,希望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至少减少50%。据此,芬兰政府提出,到2050年,把芬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80%。

为实现减排目标,芬兰政府在报告中,初步提出了一系列促使芬兰成为低碳型社会的措施。例如:芬兰将修改新建房屋节能标准,同时对现有建筑进行相应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芬兰将进一步进行生态税改革,并向公民提供有关信息,广泛宣传日常生活方式对气候所造成的影响;芬兰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加大垃圾回收力度,并力争把垃圾转换成能源进行再利用。芬兰政府还提出,到2050年,把可再生能源在芬兰整个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60%。

2.建设世界首个试行个人碳交易市场的城市

201911月,芬兰媒体报道,随着一款手机应用程序的推广,其南部城市拉赫蒂近日成为世界首个试行个人碳交易市场的城市,以探寻节能减排环保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这款拥有绿色界面的手机,应用程序安装方便,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它由当地政府倡议推广,是当地可持续城市交通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在试行阶段。拉赫蒂居民可自愿参与测评。成为用户后,相关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人出行碳排放预算,配合这款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

拉赫蒂政府碳交易项目负责人安娜·胡图宁说:它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出行方式,以速度为依据识别用户乘坐何种交通工具,进而结合出行时间、距离等计算出相应的碳排放量根据碳排放量的多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私家车等各类出行方式会被赋予高低不等的分值。

她接着说:坚持低碳可持续出行方式的用户达到积分后,将得到一定的奖励,可能是游泳卡、健身卡或免费咖啡等。这款手机应用程序的上架,标志着拉赫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试行个人碳交易市场的城市。

胡图宁说:我们研发推广这款手机应用程序,是为了号召人们以实际行动减少碳排放量,将拉赫蒂建设成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同时,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也能让用户得到更多的运动和锻炼。

该手机应用程序测评用户丽娜·普萨丽说:我使用这款手机应用程序的初衷,是参与拉赫蒂的环保行动,并且跟进自身的出行碳排放情况。它非常简单好用,我不需要怎么花时间在上面,一切都会被自动记录,提醒着我选择更低碳的出行方式。

据悉,该手机应用程序自20199月中旬开始试行,目前已有300多名测评用户,且还在稳步增加,预期至2020年初达到1300名,约占到拉赫蒂人口数的百分之一。其后,更多的商铺和企业也会被吸纳到这一项目中,不断完善该手机的应用程序。

拉赫蒂拥有较为先进的环保理念。20196月,它被欧盟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的称号,以表彰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据介绍,拉赫蒂的可持续城市交通计划,还将把节能减排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结合在一起。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的自行车专属车道,正在设计和规划中,其中一条将于2020年开建。

(二)减少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过程的废气排放

1.减少工业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进展

⑴制定并实施钢铁业碳零排放时间表。20204月,有关媒体报道,为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瑞典政府正在对钢铁这一支柱产业组织技术攻关。最新消息称,2020年夏季前,大规模测试炉将建设完毕并启动,目标是在2035年前,绿色钢铁技术在全国钢铁行业应用相对成熟,逐步实现碳零排放。

瑞典技术攻关项目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将由海布里特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落实。海布里特公司是北欧最大钢铁生产商瑞典钢铁公司、欧洲最大铁矿石生产商LKAB公司和欧洲最大电力生产商之一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等三家行业巨头,在2016年合资创建的。参与技术攻关项目的合作科研机构,包括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吕勒奥理工大学、瑞典国家研究院、瑞典钢铁研究所等。20186月政府拨款已到位,其中瑞典能源署支持了5.28亿瑞典克郎,创该机构有史以来单项资金支持最高记录。

海布里特公司攻关项目的核心是提升技术、降低成本,使氢气冶炼钢铁,在经济上与传统焦炭炼铁相比有竞争力。焦炭和氢气都可作为还原剂,去除铁矿石中的杂质。传统冶炼钢铁工艺中二氧化碳排放占全行业90%,如使用氢气替代焦炭,氢气将与铁矿石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蒸汽,实现碳的零排放。

这个技术攻关项目分为6个子课题,除氢气还原铁矿石技术外,炼钢、零碳排放制备和储存氢气技术、零碳排放制备海绵铁技术是另外两个重点攻关目标。此外,可再生能源发电,也是对钢铁业碳零排放有实际意义的关键条件,因为目前零碳排放制备氢气是通过电解水技术路线实现,制备过程需大量能源。

20186月,大规模测试炉动工仪式,在瑞典吕勒奥的一家钢铁试验工厂举行,瑞典首相勒文培土奠基。20202月该测试炉完成基本建设和内部施工,预计2020年夏天开始试运行,每小时可生产1吨海绵铁。经5年技术开发测试后,计划2025年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示范工厂,2026年第一批成品零碳钢将离开示范工厂大门。20252035年,示范工厂将不断提升技术成熟度并进行行业推广。

项目可行性报告显示,氢气冶炼钢铁的成本,约比传统冶炼钢铁工艺高20%30%,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的增加,预计这一差距将会缩小。海布里特公司的技术攻关项目,将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氢气冶炼钢铁方案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将实现统一,整个钢铁行业将为之改变。

⑵全球首个零排放钢厂开启运营。2020831日,瑞典媒体报道,全球第一个无化石燃料海绵铁中试工厂,采用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项目,在瑞典吕勒奥举行启动仪式。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出席仪式。全过程通过网络方式进行了直播。海绵铁是在回转炉、竖炉或其他形式的反应器内,由铁矿石或氧化铁球团低温还原所得的低碳多孔状产物,它保留了失氧时形成的大量微气孔,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海绵,其成分主要是氧化铁,适用于电弧炉炼钢。

这个新项目,由瑞典钢铁公司、瑞典矿业集团和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3家行业巨头,合资创建的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推进。合作的科研机构包括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吕勒奥理工大学、瑞典国家研究院和瑞典钢铁研究所等。它们计划打造世界上第一个无化石燃料钢铁制造价值链,目标是:到2026年,通过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无化石燃料冶炼技术;到2045年,完全按无化石燃料工艺路线制造钢铁。

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项目中试工厂主要包括3个单元:

一是位于吕勒奥的直接还原铁、制氢单元。这个单元负责生产氢气,采用氢气直接还原铁制备技术和电弧炉工艺,用电和氢代替煤炭,每年需要15太瓦时的电力,相当于瑞典年发电量的1/10。该单元运行的主要能源,将来自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的非基于化石燃料的电力。

二是位于瑞典马尔姆贝格特和吕勒奥的无化石燃料球团单元。这个单元将通过用可再生的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以实现基于无化石燃料工艺的铁矿石球团矿制造技术,相关试验在吕勒奥的一个实验燃烧炉和马尔姆贝格特的一个工厂中进行。目前,瑞典矿业集团正在马尔姆贝格特的一个球团厂中,围绕用生物燃料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全面试验。在试验期内,马尔姆贝格特球团厂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40%,相当于每年实现约6万吨的碳减排,试验期将持续至2021年。

三是位于吕勒奥的储氢单元(计划于2021年建设)。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项目计划建造一个储氢研究设施,试验工厂在瑞典钢铁位于吕勒奥的工业区。目前,该项目方正在瑞典钢铁工业区附近瑞典矿业集团老铁矿石储存区,调查建造一个小型临时储存区的可能性研究,它将位于地下25米~35米。这项储氢设施,将是未来支撑和维持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预计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项目中试阶段的总费用,在20亿瑞典克朗左右。瑞典能源署已承诺出资5.99亿瑞典克朗,剩余部分将由瑞典钢铁、瑞典矿业集团和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三方等额出资。

按照规划,未来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项目将分以下步骤推进。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工业级示范工厂,与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项目中试线同步建设。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工业级示范工厂的启动,比原计划提前3年,计划于2023年开工建设,于2025年投产。该示范工厂年产能为100万吨。与此同时,瑞典钢铁公司将对有关高炉进行改造,计划于2026年实现商业化的铁矿石基、无化石燃料的冶炼工艺路线。瑞典钢铁公司最早将于2025年前,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

突破性氢能炼铁技术工业级示范工厂建成后,瑞典钢铁公司将对传统工艺路线进行彻底改造。瑞典钢铁公司计划在2030年~2040年期间,将其全部的传统高炉换成电弧炉。同时,瑞典钢铁公司开始逐步淘汰轧钢厂和热处理厂的化石燃料工艺,到2045年完全实现无化石燃料的钢铁制造。

2.减少农业和航空业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进展

开发出蓝天清洁技术减少二氧化碳对农业气候的影响。20198月,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由丹麦技术大学和奥胡斯大学共同组成,科学家亨里克·斯蒂斯达尔为主要成员的研究小组,发表研究成果称,他们成功开发出蓝天清洁技术,它不仅可以减少50%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将秸秆和污泥转化为气候中性的航空燃料,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全新的重要解决方案。

农业、航空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日趋紧迫,必须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才能确保全球变暖不超过1.5℃。

斯蒂斯达尔介绍,蓝天清洁技术,把部分碳转化为航空燃料,可以避免农业剩余秸秆和沼气厂残余纤维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剩余的碳则以生物煤的形式,永久地存储在土壤里,帮助维持土壤中的碳。生物煤可用于施肥和改善农业土壤,同时生物煤又非常稳定,多年内仅有少量转化为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农业气候的影响。

从生命周期看,该技术把植物中50%的碳转化为航空燃料,燃烧后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其余50%的碳则永久地固化在生物煤中,不会返回大气。最终结果是生产干净的航空燃料越多,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多。

丹麦技术大学对秸秆和残余纤维热解过程,及生物煤生产试验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两所大学的研发人员呼吁政府,加大对该技术产业化的研发支持。

(三)发展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及储存设施

1.提出模拟自然的固碳新方法

2009416,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冰岛大学赫尔姆弗瑞德·辛格达瑞多特瑞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希望模拟自然过程,让二氧化碳气体与钙发生反应,变成固体碳酸钙存储于地下深处。他们希望用这种方法,每年处理掉3万吨二氧化碳,为解决全球变暖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研究小组对冰岛的火山起源进行探索,他们计划让二氧化碳同火山岩石层发生反应,以形成岩石,这种方法可以把二氧化碳牢牢地住几百万年。

研究过程中,他们使用冰岛一个地热能工厂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高压把它溶解于水,然后把溶液泵入位于地下约400米到700米的玄武岩层,并观察发生的反应。

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表明,溶解的二氧化碳将同玄武石中的钙发生反应,形成固体碳酸钙。研究人员称,该项目是碳捕捉与存储的一种方式,因为矿物质不会发生泄漏,存储更为安全。

研究人员将在维也纳举办的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年度会议上公布该研究项目。辛格达瑞多特瑞表示,他们的研究小组会在20098月份,将溶解的二氧化碳泵入地下,二氧化碳气体是否能够如愿变成矿物质,还需要一年的时间进行观察。

2.建成世界最大的碳捕获与封存设施

201257,有关媒体报道,欧盟重点支持的世界最大的碳捕获与封存示范工程,在挪威蒙斯塔德建成。该项工程于2007年开工兴建,总投资10亿美元,由挪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设计能力为年捕获10万吨二氧化碳。

新落成的碳捕获与封存示范工厂,与两个大型的二氧化碳生产源相毗邻:28万千瓦热电厂和年产1000万吨的石油冶炼厂,两厂年二氧化碳可捕获量合计为10万吨。挪威的碳捕获与封存示范工厂,将在工厂化层面,验证两项二氧化碳后燃烧捕获技术,即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冷氨工艺技术、挪威安蜝公司的胺气体净化脱硫技术。如果验证结果安全、高效,将在相关产业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财政紧缩的背景下,欧洲其他地区的碳捕获与封存示范工程设施,由于资金紧缺相继停工,唯有挪威的碳捕获与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得以正常运行。参加项目落成仪式的欧盟能源委员奥廷格对此深表赞赏。他强调说:这项工程对欧洲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对欧洲推广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带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