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调控机制比较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1992年06月12日 23:30:07  浏览量: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支配其运行的不是单纯的市场机制,还有计划机制。当然,这里的计划机制与高度集中条件下的计划机制是完全不同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总体框架内并通过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但它的调节功能和作用方式,与市场机制比较仍有明显的差别。为了准确把握和运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有必要对两大调控机制的性质和特点加以比较。[1]

一、联系方式比较

(一)计划机制的联系方式

计划机制是国家为实现计划目标,通过一定计划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而形成的。计划机制的联系方式,表现为以计划信号为纽带将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结成一体。计划信号主要有:

1.计划指标。计划指标就其弹性状况来看,主要有必成指标、限额指标、浮动指标。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计划指标除了少量限额指标外全是必成指标,没有浮动指标,致使计划信号呆板、不灵活。市场经济中的计划,其指标以浮动指标为主,还有一些限额指标,至于必成指标只在特殊情况下和很窄的范围内出现,这就保证了市场经济的计划信号有着高度的灵活性。

2.为实现计划目标服务的经济参数。它主要包括税率、税种和财政支出等财政性参数,货币发行量、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等金融性参数,政府用于平抑物价的物资等物资性参数,政府用于调节生产结构的直接投资资金等资金性参数等。

3.示向性信息。如国家定期发布的有关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各种统计数字,国家提供给生产者的有关重要产业、重要产品生产、库存和需求情报等。

4.导向性政策信号。如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件,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的纳税规定等。计划机制的联系方式,表现为计划主体通过向计划受体输出计划信号,把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生产者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同时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彼此联系起来。

(二)市场机制的联系方式

市场机制的联系方式,表现为市场机制的各个部分通过市场信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市场信号主要有商品市场的价格、资金市场的利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外汇市场的汇率和有价证券市场的预期报酬等。市场信号是联结各个独立商品生产者的纽带。生产要素只有依据市场信号顺利交换,才能由产出物转化为投入物。市场信号不仅在交换过程中把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与需求者彼此联系起来,而且还表明供求比例关系,制约和调整产出物转向投入物的运行,从而使社会生产形成一个产出、投入相互衔接的链式有机整体。随着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各个商品生产者之间这种由市场信号联接起来的链式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市场信号也是联结商品生产与商品消费的纽带。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由生产者之手转到消费者之手,必须经过流通领域。商品流通只有依靠市场信号提供的经济信息才能使自身的锁链环环紧扣。市场信号既可使卖者(生产者)将其销售意愿通知给可能的买者(消费者),也可使买者将其购买意愿通知给可能的卖者,并使商品在这种信息联系的基础上,发生从生产者手中转到消费者手中的实际交易联系。

二、信息传导方式比较

(一)计划机制的信息传导方式

计划机制一般通过纵向渠道传导信息。在纯粹计划机制调节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通过计划来调拨或出售,消费必须依赖计划的供应来解决,因而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就表现为计划供求的矛盾。计划信号是在经济信息基础上产生的。在制定、调整计划信号的过程中,经济信息的接收者不是直接生产者企业,而是国家计划机关。所以,经济信息在计划机制的运行过程中,不是通过直接生产者企业之间的横向渠道传输,而是在计划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纵向渠道中传输。

(二)市场机制的信息传导方式

市场机制通过横向渠道即直接生产者企业之间传导经济信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市场信号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变动,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表现为市场供求的矛盾。市场信号能够显示出社会经济运行中各种比例关系的协调或失调状态,它提供的经济信息可以被企业直接接收。不需要经过国家计划机关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纵向渠道传送。市场机制横向传导信息,将使企业直接根据供求信息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并根据市场信号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生产经营决策,以保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资源配置方式比较

(一)计划机制的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机制配置资源的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数量调节:通过数量配额把有限的供给按一定程序分配给不同的需求者,或者把有限的市场按一定程序分配给不同的供给者。这种数量调节可以是货币化形式的,也可以是实物形式的,或者是两种形式的结合。数量调节的分配方法可以因不同国家而有所差别。根据我国国情较适宜的有以下两种:⑴在宏观经济范围内,大体依照短线即那些对整体发展至关重要的短缺领域安排资源,确定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和速度。⑵微观经济范围内,对定向供应的产品特别是短缺资源产品,采取模拟市场运行形式,吸纳市场机制定价要素制订分配物品价格,以保证配额供应的经济合理性与效率。

(二)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大体表现为,市场机制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商品经济共有规律的合力作用下,通过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自行调整市场态势,促进或限制商品生产与社会消费。在资源有限供给,存在经济发展紧迫性和安排某些优先发展必要性的情况下,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不宜完全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因为投资条件高、当前收益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都相当小的领域,如基本原材料、重化工业、高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非但难以形成供求均衡,甚至可能成为发育严重不足的部门,导致宏观结构不协调、总量失衡和发展总水平低下,这就无法实现宏观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平衡方式比较

(一)计划机制的平衡方式

平衡功能是计划机制的主要功能之一。计划机制实现国民经济平衡的过程大体是:在总结前期计划工作实绩和预测未来经济走向的基础上,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总任务和总目标。根据这个总任务和总目标,形成社会总供给计划信号以及与之平衡的社会总需求计划信号,再形成相应的供求平衡计划信号。在这些计划信号的牵引下,国民经济各地区之间的比例结构等宏观结构事先调整,趋向或达到宏观结构平衡。同时,将宏观计划信号转化为微观调控信号或计划配额,达到微观结构平衡。最终,在商品供求个量平衡或微观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总量平衡或宏观平衡。

(二)市场机制的平衡方式

市场机制的平衡功能表现为:消费品、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外汇等供求对比变动,引起价格、利率、转让补偿费、工资和汇率等市场信号变动;市场信号变动又会引起供求关系调整,在这种相互制约的联动过程中,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趋向平衡。市场机制主要通过调整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方向、规模和结构,以及调整消费者的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对经济运行发挥平衡作用。

五、利益协调方式比较

(一)计划机制的利益协调方式

计划机制协调利益的基本原则是,把代表劳动人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国家利益放在优先地位的同时,还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充分重视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计划机制协调国家与企业之间利益的方式大体表现为:根据计划目标的要求,按照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调整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国家财政的数量和比例;按照各经济实体的经济收入额、产品流转额、财产拥有总额和某些特定的经济行为,分别规定不同形式的税种和税目以及累进的、累退的、比例的、定额的等多种税率,利用开征、减免或停止某种税收,提高或降低有关税目的税率与起征点等形式,确定和调整各经济实体对国家的纳税量。计划机制协调企业与个体之间利益的办法,除了用计划规定工资总额及其浮动比例之外,主要通过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完善企业利润留成的分配制度,使之尽量兼顾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

(二)市场机制的利益协调方式

市场机制在协调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全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承认各个企业存在不同的特殊利益,承认各个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纯属正常现象。市场机制可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符合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在生产不受自然资源稀缺和特定技术限制,无法造成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时,企业要想实现较多的自身利益,必须加强管理,改进技术,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提高产品质量,增添花色品种。这样做的结果,为社会提供了数量多、质量好、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于是,企业在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但是,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方向并不总是与社会利益相一致,特别是在自然资源严重短缺、长期存在卖方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均衡无法通过竞争实现时,容易造成某种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这样市场机制就很难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实现社会利益。这就需要在市场机制中融入计划机制的要素,使它的作用方向能够符合社会利益的要求。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调控机制即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在自身各部分的联系纽带、信息传导渠道、资源配置方式、平衡功能和利益协调手段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正是这些差别使得两种机制各有长处和短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它们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快速地发展。



[1]本文发表于《经济论坛》1992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3期辑目;获浙江省经济学会1991~199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