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计划与市场的要素融合和机制融合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1991年01月12日 23:28:50  浏览量:

前文分析可知,要使计划与市场、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不光在形式上,而且在实际上消除对立关系,必须让它们以“水乳交融”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其在调节经济活动时,不是以两个不同的机制形式出现,而是如同水在乳中、乳存水里那样完全融合起来,形成一个不分你我、浑然一体的融合制约机制,并由这种融合制约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综合调节作用。本文拟再进一步阐明计划机体的构成要素,市场机体的构成要素,以及两类不同要素的融合;阐明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以及两类不同机制的融合;还将分析如何调整计划与市场融合机制的内在作用力。[1]

一、计划与市场的要素融合

计划机体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一是指令性计划要素;二是指导性计划要素和经济杠杆;三是政策性计划要素。政策性计划要素指除前面两项外,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应有其他措施。政策性计划要素一般没有计划指标规定,也不像经济杠杆那样是特定的价值范畴,但它们体现计划意图,为计划目标服务,能对市场运行起导向作用。它们主要包括:⑴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企业政策、价格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物资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技术政策、消费政策等经济政策;⑵企业法、成本法、会计法、税收法、审计法、投资法、银行法、合同法、企业破产法、反垄断法、市场竞争法、产品责任法、消费者利益法等经济法规;⑶经济监督、行政监督、法制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⑷职业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社会心理、民主意识和人际关系等道德规范;⑸来自宣传、新闻、出版、文艺、电视、广播等方面的舆论导向等等。

市场机体的构成要素,除了竞争和风险外,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供给要素,如商品市场中待售商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款式、质量、数量,资金市场中的信贷资金供给量,外汇市场的可供外汇种类、数量等;二是需求要素,如商品市场中待购商品的使用价值要素和数量,资金市场中的信贷资金需求量,外汇市场中的外汇需求种类和数量等;三是市场信号,如商品市场的价格、资金市场的利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外汇市场的汇率、有价证券市场的预期报酬等。

计划机体构成要素与市场机体构成要素的融合,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来进行:

(一)指令性市场要素与市场机制基本要素融为一体

从指令性计划方面看,它不是主观动机和愿望的产物,而是以融入市场要素的指标及合同、契约、协定为基础的。它的制订、审批和修改,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程序、方法和制度下进行的,各个方面、各道环节有严格的责任制加以保证。它的作用和范围,限制在根据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必须用它调节,同时又能进行科学预测和精确计算的经济活动。它的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必须反映市场供求和价格状况,必须体现实行指令性计划企业的利益要求。它在执行过程中,各项指标需以现行市场商情为参照物,一旦发现明显误差,即作适当调整,或通过改变别的计划要素对它的制约关系,及时消除误差,使它尽量贴近市场供求的变动状况。

从市场机制方面看,供给、需求和市场信号三个基本要素,都可在一定条件下融入指令性计划要素,但不一定都是三者同时融入,实际上,更多的是仅在两个方面或一个方面融入指令性计划。例如,市内公共交通和邮电部门,可以仅在供给方面和价格信号中融入指令性计划,而需求方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与指令性指标融在一起。不同的市场机制融入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是不一样的。就商品市场来说,供给方面可以融入品种、花色、规格、质量、数量等实物指标和产值、成本、利润等价值指标,需求方面也可能融入这些计划指标。供需双方宜融入多少或何种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不搞一刀切。市场信号则可能融入指令性计划价格指标。

在国家能够精确计算与合理安排的生产、供应和需求的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融入指令性计划,是效率最高的调节方法。当然,要使这种方法取得预期的满意效果,首先必须妥善处理社会主义特有经济规律与商品经济共有规律的冲突和矛盾。现拿短线基础产品来说,它们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往往相当小,其总供给和总需求不能随价格变动做出灵敏反应,倘若听凭商品经济共有规律自发波动来左右市场局部均衡,不仅将造成价格直线上升于远远偏离价值,而且还会导致宏观失衡更为严重,不符社会主义特有经济规律的要求。但是,倘若这些产品的供给计划、需求计划和定价机制太死,指令性计划价格长期偏低,生产者虽竭尽全力仍无取得平均利润的希望,甚至还会出现亏损,显然又违背了商品经济共有规律的要求。这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准确测算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确定可供量和弹性幅度,根据国家整体利益和公平、效率原则,列出需求轻重缓急的先后次序,参照同类商品市场交换的物流运行路线,实行定向定点定量供货,使社会实际需求量限制在有效供给量之内,再在此基础上结合适当的税收、财政补贴,投资或拨款、信贷额度、外汇额度等措施,形成这样一个价格信号:它能定向产生供方所得利益略大于需方所得利益的经济结果,以利于促进生产,逐步缩小供需缺口。

(二)指导性市场要素、经济杠杆与市场机制基本要素融为一体

指导性计划,必须参照市场供给量、需求量和市场信号的现实状况和变动趋势,制定指标及其上下浮动的幅度,并选用为实现这些指标服务的适当经济杠杆。指导性计划的范围确定、指标校正和弹性调整,也以各种市场要素的变动为依据。供给方面、需求方面和市场信号三个市场基本要素,可以同时融入指导性计划,也可以两个或一个融入指导性计划。各个市场要素一旦融入指导性计划指标,就得同时融入相应的经济杠杆。这里的经济杠杆,是由一系列具有核算、分配、信息、均衡、制约、调节等功能的特定价值范畴组成的,它们不仅是完成指导性计划任务的重要手段,而且可通过在一定数量范围内的变动,协调指导性计划与市场要素的互融关系。通常,市场要素中的供给方面、需求方面在融入各项指导性计划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的同时,还将融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的税率升降幅度、财政补贴数额、信贷额度及增长幅度、收购价格与批发价格增长率、浮动价格幅度、浮动工资和奖金与工资总额的比例等组合成的经济杠杆。市场信号在融入指导性计划指标的同时,还将融入价格总指数增长率、零售物价及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增长率、利息率和汇率升降幅度、工资控制总额及增长率、平均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财政收支差额等组合成的经济杠杆。

(三)政策性计划要素与市场机制基本要素融为一体

体现宏观经济调控意图的方针、政策、法规、监督、道德规范、舆论等政策性计划要素,对经济活动的计划导向作用,比起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来要弱得多,但它具有规范化、可操作、稳定性和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国家用它控制市场行为,只要选用得当,效果仍是相当显著的。例如,浙江安吉曾颁布4月20日前不准挖笋的禁令,对稳定毛竹和毛笋产量起了重要作用。到1990年春天,该县毛笋产量预计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而出口笋合同只有1988年的一半,毛笋由俏货变为滞货,他们便及时取消了上述禁令,并通过广播宣传动员和指导笋农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挖掘早期笋。由于春毛笋上市早,笋质好,售价高,销路佳,既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又使笋农收入增加,还避免了20万担毛笋的滞销积压。政策性计划要素融入市场机体时,它们具体形式的选择、确立和完善,要有利于发育、培养市场,要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的正常秩序,要有利于促进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规范化,还要有利于保证市场和企业朝着社会主义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它们必须在密切跟踪各种市场要素变化的基础上,灵活调整组合方式,以便有效地约束、规范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政策性计划要素大多是在配合计划指标的执行过程中,与指令性计划或指导性计划一起融入各个市场要素里。当调节一般日常生活消费品时,它们可以同指导性计划并列,单独与一、二个市场基本要素相融合。在不少场合,它们还可以单独融入全部市场要素中,例如,当调节生产批量小、周期短、供求变化快、投产转产容易、不争短缺资源产品时,供给方面、需求方面和价格信号均可仅仅融入某些政策性计划要素。

二、计划与市场的机制融合

计划机制表现为生产者、消费者与计划之间建立起来的有机制约关系,以及相应的调节功能、组织结构和作用方式。它是国家为实现计划目标,通过一定计划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而形成的。它包括财政平衡机制、信贷平衡机制、物资平衡机制、劳动力平衡机制和外汇平衡机制等内在机制。市场机制主要表现为生产者(供给方面)、消费者(需求方面)与价格、利率、工资、汇率等市场信号之间形成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它是不同的经济当事人或不同的经济单位,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在共同市场上相互竞争形成的。它由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汇率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和供求机制等内在机制组成。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在要素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内部融合和相互之间融合,就可形成一个不分你我、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融合制约机制。计划与市场的机制融合过程大体分为三步:

(一)计划机体诸内在机制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链式关系

财政、信贷、现金、外汇的计划收入与计划支出之间,形成一个彼此协调适应的资金总体平衡关系。直接调拨物资、限额分配物资、计划内合同订购物资、进出口物资和其他物资的计划供给与计划需求之间,形成一个彼此协调适应的物资总体平衡关系。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待业和重新就业人员,与劳动就业计划之间形成一个彼此协调适应的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财力、物力和人力计划供求之间相互协调适应的总体平衡关系。各个计划内在机制不是独立存在,不是孤立地对某一调节对象发生作用,而是在产生自身强制力的同时又与其他计划机制的强制力融合起来,既能发挥自身机制的调节功能,又能反映别的计划机制的调节要求。

(二)市场机体诸内在机制形成一个互相制约、彼此影响的有机整体

在市场机体中,价格机制调节商品供求,商品供求变动引起价格信号改变;利率机制调节货币资金供求,货币资金供求变动引起利率信号改变;工资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劳动力供求变动引起工资信号改变。每个市场内在机制都有特定的调节对象,各个市场信号变动首先起因于它们自身机制供求变动。但是,价格、利率、工资等市场信号,不是孤立地在自身机制中发挥作用,它们的变动也不是仅仅取决于自身机制,还可以由别的市场机制的供求变动所引起。因此,要使市场机体诸内在机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在逐步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加强配套改革,扫除人为障碍,使各个市场信号的变动能够互为因果,顺畅传递,及时反馈,使各个市场机制能够在各自发挥功能的同时又共同发挥功能。例如,当某个部门的产品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跌时,价格机制能使这个部门的利率降低,从而引起金融市场机制变动使资金向外流出,价格机制还能使这个部门的工资总额减少,从而引起工资机制变动使劳动力转移到其他部门。

(三)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密不可分地融为一体

计划机体诸内在机制与市场机体诸内在机制,在分别形成彼此协调适应的计划机制整体和市场机制整体的过程中,它们通过相互吸纳对方机体的构成要素,使计划机制的各种构成要素同时存在于市场机体中,使市场机制的各种构成要素也同时存在于计划机体中,它们都与对方的构成要素一起形成新的制约关系,成为计划——市场融合机制整体的一个构成部分。

三、计划与市场融合机制内在作用力的调整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水乳交融般有机结合成的融合机制,包含着来自计划方面和来自市场方面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各种计划机制和各种市场机制都或多或少会产生自身的强制力。这些强制力,方向相同者彼此加强,方向相反者彼此抵消,最终形成一个矢量相加的整体合力。在融合机制整体合力中,各种计划机制和各种市场机制的强制力难分难舍地融合在一起,它们的纯粹状态只是在理论考察的抽象概念中才存在。由于影响生产和需求的因素很多,一定调节对象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时间中供求状况很不相同,需要经常调整融合机制内含各种作用力的方向和强弱程度。融合机制的作用力,在调节产品时,多以物资平衡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合力为基本合力;在调节信贷资金时,多以信贷平衡机制和利率机制的合力为基本合力;在调节劳动力时,多以劳动力平衡机制与工资机制的合力为基本合力。融合机制作用力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基本合力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改变其他机制对基本合力的制约作用来进行,一般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以下方法中灵活选择。

(一)构成融合机制基本合力的两个机制自然变动

在融合机制中,构成基本合力的双方与其他机制的相互制约关系保持不变时,融合机制作用力的调整,可以通过基本合力双方机制的自然变动来进行。先从调节产品角度来看,当某产品已由原来的短线产品发展为眼下的长线产品时,要求融合机制的作用力由促进其发展调整为抑制其发展。这可以通过物资平衡机制的自然变动来实现,如通过计划压缩该产品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再生产规模,控制现有企业的关停并转迁,及时淘汰落后企业,使该产品的有效供给减少。也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的自然变动,即商品供求对比随价格信号改变而改变来实现,如通过市场竞争使该产品由供不应求时的高价销售变为供过于求时的低价拍卖,从而促使生产缩减。再从调节资金角度来看,当某部门已由“朝阳工业”落入“夕阳工业”时,需将融合机制的作用力,由促进信贷资金流入该部门调整为阻止信贷资金流入。其一,可通过信贷平衡机制的自然变动来进行,如通过信贷计划对该部门削减或取消基建贷款,收紧企业流动资金的贷款额度等。其二,可通过利率机制的自然变动来进行,如随着该部门的产品由价高利大滑向价低利微,引起差别利率信号变动,促使银行企业对其减少贷款,甚至抽走原有信贷资金。

(二)调整构成融合机制基本合力的两个机制的互融要素

当融合机制基本合力的双方机制自我调整乏力,或不宜让其自然变动,而其他机制对它们的制约关系又维持原状时,融合机制作用力的调整,可以通过基本合力双方机制互融要素的调整来实现。如某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较大缺口,物资平衡机制已无力用增加供给计划,或减少需求计划来达到平衡,价格机制的自然变动又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效益下降,这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它们的互融要素来解决平衡问题。

(三)调整其他机制对融合机制基本合力的制约关系

如果构成融合机制基本合力的两个机制自然变动有一定困难,光靠调整它们相互吸纳的对方构成要素,仍不能有效地改变融合机制的作用方向或力度,可以通过调整其他机制对基本合力的制约关系来改变融合机制的作用力。如某种供不应求的基础产品,物资平衡机制与价格机制融合起来调节的结果,对它实行了较低价格。由于产业结构失衡尚未根本扭转,若是任由价格机制自然变动来调节,必会引起后续加工产品成本激增,其价格也水涨船高,最后将导致“比价回归”,因此只能暂时维持原有的价格水平,但这一价格对生产者缺乏吸引力;同时仅凭调整这一产品的供给计划指标和需求指标,也难以使融合机制发挥促进生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财政平衡机制,减少税种,降低税率,给予或增加财政补贴;通过调整信贷平衡机制和利率机制,放宽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给予或增加贴息优惠;通过调整外汇平衡机制,增加外汇使用额度,提高企业外汇留成比例;通过调整生产资料平衡机制,优先安排并切实保证能源、统配物资和运输工具的供应;通过调整工资机制,变动生产者的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等,使企业在原有价格水平上生产这一产品,也能取得平均利润甚至更高些的收入,从而使融合机制的作用,由抑制生产转向促进生产。



[1] 本文作者张明龙,以《论计划与市场的要素融合和机制融合》为题,发表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1年第1期;获金华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1991~1992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