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创新信息 > 医疗健康 > 正文

美国在抗癌因素研究方面的新发现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4日 15:17:43  浏览量:

美国在抗癌因素研究方面的新发现

1.抗癌基因或小分子研究的新发现

⑴发现阻止多种癌症发生的基因总开关。

2007年2月,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米尔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不仅发现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更重要的是发现肿瘤抑制机制的总开关,这能带来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

据介绍,米尔斯小组发现了抑制癌症的蛋白CHD5,这是一种全新的抑制因子。其基因1p36位于1号染色体上。当CHD5失去作用时,身体中防止细胞癌化的机制就会关闭。这表明CHD5是防止癌症机制的总开关,并且和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

米尔斯说:“CHD5就好像断路器,当它失去作用则癌症发生。”对于CHD5活性的控制或许能找到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在此研究之前,这一基因一直是未解之谜。米尔斯主持形成的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肿瘤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它显示去掉1p36的一部分会导致癌症,而增加CHD5的量能更有效抑制肿瘤。增加相关蛋白或基因,同样会使细胞停止分裂甚至凋亡。这意味着提供CHD5的药物能提供有效治疗多种癌症的手段。

研究人员利用小鼠作为模型,这让他们可以分析和人类1p36相关的基因片段的获得或缺失。为了和人类癌症研究结合,米尔斯与斯坦福大学大学的学者合作,分析了CHD5是否在人类中同样是癌症抑制因子。结果显示它对于神经胶质瘤——一种脑部肿瘤有抑制作用,这表明CHD5在人类中同样有重要作用。

⑵发现阻止乳腺癌细胞扩散的小核糖核酸。

2008年1月10日,美国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已从乳腺癌患者身上分离出3种小核糖核酸(微RNA),乳腺癌患者一旦缺失这些微RNA,癌细胞将会扩散蔓延至骨骼和肺部等器官。

这项发现,为研制防治转移性乳腺癌及其他癌症的药物铺平了道路。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有助于医生及时诊断患者的癌细胞是否转移或复发。

早先的研究发现,包括乳腺癌在内的一些肿瘤会降低微RNA水平。研究人员为了解这些负责调控基因活性的微小分子,在癌症扩散方面扮演的角色,首先比较了非转移性和转移性人体乳腺癌细胞的遗传概况,结果显示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患者身上,转移性癌细胞中的3种微RNA数量都明显减少。

此后,研究人员把微RNA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后,人体癌细胞扩散到实验小鼠肺部或骨骼的能力大大降低。

⑶发现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

2010年10月,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化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在小鼠的实验中,发现一种能有效抑制人的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小分子RGS16。这项发现,对开发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20世纪90年代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均有上升趋势,欧洲和北美有超过10%的妇女患有这种肿瘤。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放射和化学治疗。但是,对于已经转移了的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不能根除。此外,放射和化学治疗对人体有很大的损伤和副作用。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新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或小分子疗法,这种治疗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在晚期癌症的治疗中,没有或只有轻微的副作用。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病毒载体和传染技术,把RGS16基因或者干扰RNA(siRNA) 导入人的癌细胞中,使RGS16蛋白的表达增强或抑制。然后,应用细胞荧光标记和细胞活力分析等手段,测定细胞的繁殖和增长速度。研究人员还通过免疫沉淀和免疫化学反应,探索RGS16所作用的生物信息链。

研究表明,RGS16是通过一种细胞生长因子(EGF)的信息链,来调控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当EGF和它的细胞表面受体(EGFR)结合时,可导致一些蛋白激酶(例如Akt)的磷酸化。这些磷酸化激酶,一方面促进癌细胞繁殖和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凋亡,从而导致肿瘤形成。RGS16通过结合在EGFR复合体上,使得蛋白激酶的磷酸化被抑制,从而延缓了癌细胞生长。

大量试验证明,当RGS16基因表达加强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得到延缓,并最后死亡。相反,如果RGS16基因表达被抑制,这种癌细胞会加快生长。这些成果表明,小分子RGS16很有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新方法,对新的乳腺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开发用于人体的癌症治疗方法来说,RGS16应是安全和副作用小的选择。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应用小鼠做进一步研究。他们把人的乳腺癌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然后测定RGS16在肿瘤形成和生长上的作用,进一步探索RGS16调控肿瘤生长的分子机理。

2.抗癌蛋白质研究的新发现

⑴发现一种能抑制癌细胞扩散的蛋白质。

美国劳森健康研究所发现,一种叫做“maspin”的蛋白质,能抑制乳房癌、卵巢癌、头颈癌等癌细胞的形成、增长和扩散。

为了评估这种蛋白在肿瘤生长和发展方面的作用,研究小组从癌症中选出两种测试对象:一是高侵略性的头颈癌,二是会扩散至淋巴结和肺部的乳腺癌。他们把一个maspin蛋白,注入癌细胞的细胞核,另一个被阻绝在细胞核之外,随后分别注入患癌症的鸡胚和小鼠。

实验结果显示,当该蛋白注入到癌细胞的内核时,其基本扩散能力明显降低,新陈代谢的发生率从75%降至40%;而maspin蛋白在细胞核外时,则使癌细胞更易扩散。这些发现表明,maspin蛋白在细胞中的位置显然影响到了癌细胞的行为,从而最终决定了癌症的扩散性以及治疗效果。但由于maspin蛋白,在细胞中所处位置不同,可能会导致正反两种结果,目前将这一信息用于预测癌症患者的进展有点困难。

研究人员表示,新陈代谢占到了癌症死亡原因的90%,而细胞核中的maspin蛋白显著减少了癌症远端转移的范围和大小。这个研究,可能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癌症的扩散性,为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点。

⑵发现两种可阻止肿瘤细胞增长的蛋白质。

2006年3月,美国国立犹太医学研究中心,负责细胞生物学计划的助理教授威廉·希曼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两种蛋白质——Fibulins3和Fibulins5,可以通过阻止血管的生长,来减缓实验鼠体内肿瘤细胞的增长速度。

希曼说,健康人体就能产生Fibulins蛋白质,它能控制细胞的繁殖、移动和入侵,而且在细胞培养中可起到抑制新血管形成的作用。过去他们发现,在许多转移癌中,这些蛋白质被耗尽。

肿瘤为了生长,通常需要通过血管输送养分和氧气,它们还利用血管来扩散,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通过抑制给肿瘤供给养分和氧气的血管生长来治疗癌症,引起医学专家极大的兴趣。

在实验中,研究小组给实验鼠注射了一种名为基底膜基质的生物物质,其中包含有一种促进血管生长的生长因子,还含有Fibulins3或Fibulins5蛋白质或对照物质。7天后,研究人员发现,含任何一种Fibulins蛋白质的基底膜基质生成的血管,只有对照组的一半。

研究人员接着向实验鼠体内注射了纤维肉瘤。这种瘤细胞,经过基因改造可以产生Fibulins3或Fibulins5蛋白质。在细胞移植的3个星期后,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的成长比对照组小了大约24%~45%。他们还发现,Fibulins作用的生物通路不止一个,这证明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效果。

研究人员希望实验鼠能忍受更大剂量的Fibulins蛋白质,从而解决毒性问题。

不过,研究人员尚未发现Fibulins与哪种受体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抗血管新生的作用。但他们声称,Fibulins蛋白,可改变参与胞外基质消溶和改建的细胞外蛋白质的水平,调节血管的生长。

⑶发现一种抑制肿瘤生长的酶。

2006年7月,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科学家蒂姆·加罗,与捷克科学院的吉日·吉莱克教授,共同为他们发现的一类化学物质申请了专利。这类化学物质,将来可用作治疗癌症的药物。它是甘氨酸-高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BHMT)的抑制剂。

BHMT能够催化高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因为癌细胞需要高水平的甲硫氨酸,所以减缓甲硫氨酸的产生能够选择性抑制癌症的生长。甲硫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氨基酸,它参与几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括参与合成癌症细胞生长所需要的一种复合物的过程。加罗说,当减少患有癌症的试验动物,摄入的甲硫氨酸后,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影响。

许多药物,就是通过抑制某种酶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这类药物包括抑制素类,这种药物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起作用。BHMT在肝脏中比较丰富,在肾上腺内比较少。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和许多疾病有关,包括血管疾病和血栓。

密西根州立大学玛莎·路德维希的实验室,一直致力于调整血浆内高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并且解决了BMHT晶体结构的问题。加罗说,BMHT晶体结构的解决,使得我们能够看清这种酶的三维立体结构,这有助于我们设计该酶的抑制物,我们设计的几种抑制复合物,已经能够有效阻断这种酶与其正常底物的结合。把BHMT抑制物注射入小鼠腹腔内后,能够提改变高半胱氨酸的代谢浓度,并能提高其在动物体内浓度。这表明,我们设计的BHMT抑制物,能够从小鼠腹腔转移到肝脏内,在肝脏内BHMT抑制物,能够像我们预期的一样阻断BHMT催化的反应。

加罗认为,BHMT抑制物与其他药物一起应用可能会起到更好的作用。当癌细胞的甲硫氨酸被减少后,再应用一种称为顺铂的药物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抑制BHMT而降低甲硫氨酸的药物可能会增强其他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疗效。相反,提高高半胱氨酸的水平,能够降低这种治疗的效果,但是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药物,总体上来说是利大于弊。癌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定时间的BMHT抑制物,而与高高半胱氨酸水平相关的血管疾病,则需要终生服药。

加罗认为BHMT 抑制物的另一种治疗应用与甘氨酸三甲内盐有关,甘氨酸三甲内盐是BHMT的一种底物。他说,当BHMT被抑制时,甘氨酸三甲内盐的利用也被阻断。甘氨酸三甲内盐不仅为高半胱氨酸提供甲基从而形成甲硫氨酸。它还是一种渗透物,有助于细胞调节细胞内的水份。他认为,BHMT抑制物还可以作为一种抗利尿剂。

⑷发现可治黑色素瘤的蛋白质。

2012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自然·医学》杂志刊登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蛋白质,具有治疗黑色素瘤的功效,这种蛋白质可被人体合成。因此,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促进人体自身对抗该疾病的新疗法。

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皮肤癌,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研究人员对一些黑色素瘤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检验时发现,与正常水平相比,患者体内代号为白细胞介素-9的蛋白质含量,要低很多,甚至缺失。

研究人员又通过动物实验,探索这种蛋白质对黑色素瘤的效果。结果发现,如果给实验鼠注射对白细胞介素-9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它们所患的黑色素瘤就会迅速生长,与体内含这种蛋白质较少的人类患者的情况类似。

同时,如果给实验鼠,注射一些能促进其体内白细胞介素-9含量上升的物质,它们所患黑色素瘤的生长速度,则会明显下降。这表明,白细胞介素-9这种蛋白质,具有抑制黑色素瘤的功效。

白细胞介素-9,在人和实验鼠的体内都可以自我合成。过去,知道它是一种可以调动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研究人员建议,今后在对黑色素瘤患者治疗时,可以想办法促进人体合成更多的白细胞介素-9,调动患者免疫系统自身的力量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3.抗癌细胞研究的新发现

⑴发现骨髓中免疫T细胞比血液中的抗癌更有效。

2005年3月1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金梅尔癌症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波雷罗主持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对骨髓和血液中的免疫T细胞,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骨髓中的免疫T细胞更“聪明”,杀死癌细胞的效力比血液中免疫T细胞高90%以上。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两种免疫T细胞,分别和表面覆盖了肿瘤抗体的磁性粉末混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激活和放大免疫T细胞的抗癌效力。研究人员发现,骨髓中免疫T细胞,不仅可以杀死成熟的骨髓瘤细胞,还可以杀死即将分化成骨髓瘤细胞的祖细胞,它们使86%的骨髓瘤干细胞群落停止生长,而从血液中提取的免疫T细胞,对骨髓瘤祖细胞的杀伤效力只有47%。

波雷罗说,设计一种调动机体免疫能力的抗癌疗法很困难,因此长期被忽视了。通过这次研究,他们确信,培育骨髓免疫T细胞,可能是激发机体对肿瘤免疫反应的最好方式,它们与一些抗癌疫苗联合使用还可以增强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在免疫疗法研究中,人们一般从血液中提取免疫T细胞,主要是因为它们很容易取得,但事实上血液免疫T细胞经常不能识别肿瘤。相反,骨髓免疫T细胞可能有某种表面标记蛋白,可以引导它们向肿瘤运动,因此抗癌时更加“聪明”。

研究人员说,对乳腺癌等其他肿瘤的研究也显示,骨髓免疫T细胞能更好地识别肿瘤。他们下一步将对癌症患者进行临床试验,从患者体内提取骨髓免疫T细胞,经过培养后大量输回患者体内,以验证其抗癌效果。

⑵发现癌细胞出现逆分裂现象。

2006年4月13日,俄克拉荷马州医学研究中心,加里·戈尔博斯基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有关消息称,他们在进行分子细胞和生物进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当使用抗癌药物时,癌症细胞出现了逆分裂过程,由两个细胞结合成一个细胞。

戈尔博斯基说,当大多数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发现了前所未有的东西时,都会感到吃惊的。众所周知,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为完整的人的,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过程会被逆转过来。

在医学研究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倒退,也许就意味着很大的进步。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癌症细胞疯狂生长的过程,总是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现在竟然可以被倒转过来。戈尔博斯基解释道: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只会一分为二。自然界设定了分裂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逆分裂不是经常可以发生的。

事实上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从形态变大到DNA的复制,都需要严格的执行而不出错,最后实现一分为二。现在,研究人员首次反转细胞的分裂过程,这项重大突破最终能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掌控细胞分裂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中止和逆向反转细胞分裂的过程。复制完成的染色体可以重新放回到原始细胞的细胞核中心,以前想来,这种做法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戈尔博斯基认为,弄清楚正常的分裂过程,对于研究癌症细胞的生长很有用。他解释道:癌症细胞的特点就是疯狂的分裂,而失去了像正常细胞一样的自制能力。我们已经知道,在细胞分裂的循环周期中,通过调整某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逆转这种周期。这项不可思议的研究发现,让我们改变了以往对细胞最基本工作方式的理解。

4.其他抗癌因素研究的新发现

发现患早老性痴呆症的老人不易得癌症。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神经病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的一项调查显示,患早老性痴呆症者,得癌症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研究人员选择了3020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调查开始时,这些人中有164人患有早老性痴呆症,522人确诊患有某种癌症。研究人员用5年时间观察这些人患早老性痴呆症的情况,用8年时间观察他们患癌症的情况。结果发现,老年人如果患上早老性痴呆症,就不易再得癌症;相反,癌症患者也不易得早老性痴呆症。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凯瑟琳·罗伊博士解释说,早老性痴呆症和癌症的实质都可归结为细胞行为异常,但前者表现为细胞死亡异常,而后者表现为细胞增殖异常。此前就有研究表明,可能有某种特定分子通道,同时影响这两种疾病。

摘自张明龙、张琼妮《美国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信息》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第206~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