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领衔人介绍 > 正文

诗人、学者与恩师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2日 23:03:50  浏览量:

诗人、学者与恩师

朱欢乔[1]

 “殷勤举起送行杯,酝芳菲,注春晖。凝作春心,不怕子规催。趁取东风勤着力,君在处,是燕台。”[2]这是张明龙老师在我大学毕业留言册上写的独特的赠言,既表达了老师对我这个弟子的勉励与祝福,也表达了时代对我们的召唤。我一直把它好好地保存着。每当抽空翻阅毕业留言册时,不免会跟家人有一些感慨。时光如流水,一晃间大学毕业快25年了。近日,欣闻大家要为恩师张明龙六十诞辰举办庆典活动,我十分激动,因为在我的成长路上处处都有张老师的影响。

一、让我走进诗歌森林的诗人

记得第一次见到张老师,是在我们刚上大学那个学期的年级迎新晚会。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国庆节与中秋节在同一天。晚会上,只见张老师笑眯眯地站起来,朗诵了他即兴创作的《画堂春·中秋思台胞》:

一轮皓月近中天,清弦急管回旋。潮追玉兔涌银烟,凝伫涯边。

遥问阿山神木,[3]闻知水火同源。[4]恩仇笑泯共婵娟,赤县团圆。

这是一首按照格律要求填出来的词,它对我来讲充满新鲜感,那时张老师看上去30岁的样子,却对古体诗词有那么浓厚的兴趣和创作功底,真不简单。更何况,他不是中文系的老师,而是我们政教系的!当时给我留下了憨厚、睿智、幽默、亲切的长者印象。

在随后的岁月里,我对文学的兴趣、爱好也与日俱增,虽然我对现代诗兴趣可能更浓点儿,激情上来了也能写出几行、几十行,但并不影响我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欣赏。后来,我担任了浙江师范大学文学社秘书长,《黄金时代》副主编,与中文系的孙侃同学(现在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一起,创办了浙江师范大学诗社,邀请张老师作为我们的顾问。这样,有幸有更多的机会向张老师学习了。特别是,张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唐诗、宋词的平仄规则后,更加深了我对古典诗词美的理解和欣赏,阅读的兴趣也明显增强,多次到图书馆翻阅全唐诗和宋词,也借阅了《诗经》等其他诗歌作品。有时候也会试着写点古体诗,虽然并不能真正熟稔其中的奥妙,有点硬搬生套的感觉,但古典诗词的用词简洁、意境优美、寓意深刻,对我创作现代新诗,起了很大作用。

我的诗歌或散文在校报发表后,有时碰到张老师,他会笑呵呵地夸赞几句,或作个简单评价,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在诗社里,与我联系较多的,除了孙侃,还有朱秋林。由于朱秋林也是来自政教系的一位诗歌爱好者,与我一样都是张明龙老师的学生,而且我们两人又是老乡,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诗作。他写的诗有那么一点婉约、耐人寻味,风格上与我稍存差别。有时候,我约孙侃或朱秋林到张老师寝室串门,向他学习请教诗词创作的经验。每每看到张老师房间里两边顶天立地的书柜,汗牛充栋的书籍,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个诗人型的学者那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也让我平添了几份藏书的热情,虽然那时囊中羞涩,但只要有点零花钱,都会跑到当时的校内书店,买上几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有国内外著名的诗集,也有自己的专业参考书。

二、让我明白学问从哪里开始的学者

后来,张老师给我们上《政治经济学》课,有时候也提到他在复旦大学的求学经历,介绍蒋学模、伍柏麟、蒋家俊、洪远朋、宋承先等大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学术观点,让我体会到了做一个学术大师所必备的品格和素养。每次听张老师的课是一种很美的享受,他能从一些看似平常的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分析非常仔细,我的笔记也做得很认真,比如再生产理论,张老师对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公式有自己独到的分析推理,记得当时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扩大再生产公式的相互联系》(发表在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系的《理论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1期),阐述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几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与其他教科书上有所不同,分析很详细、透彻。这让我体会到书本中其实有不少看似经典其实值得商榷或深化的问题可找、可研究的。

巧的是,我工作后第一次上讲台讲的内容,就是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我把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的三种意境(即: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作为我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导语,讲述马克思独到的发现和钻研精神,以及找到问题答案后的欣喜。围绕三种境界,我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进行一一剖析,学生听后不仅加深了对理论本身的理解,也增强了学习理论的兴趣,有学生课后就跟我交流,说这么深奥的问题,这么一讲就基本清楚了。

所以,我感觉在讲解哲学、经济学等理论时,如能把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引入进来讲,对增加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在讲解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时,我都会用到一些古典诗词和现代新诗,这也是受益于张老师的影响,记得有个哲学工作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充满诗意的,诗歌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哲学的”,我以为然也、妙也。

无论是搞教学还是搞研究,站在诗意化层面思考、研究理论和现实问题会有不少新的发现。

张明龙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特别强调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调查、实践的重要性,1984年春天系里安排我们班去兰溪化工厂和兰溪味精厂参加一个多星期的调查,让我们对当时的企业承包改革有了非常直观而深刻的认识,班里同学回来后经常会说起这个话题,大家觉得经济学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要想走向真正成熟,是离不开系统而深入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深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要走向 真正成熟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理论毕竟要发挥先导性的作用,所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时进行理论的概括和阐述,张明龙老师的很多研究成果来自社会实际,这一点对我们的影响是很深刻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也非常关注调查实践问题,我主持的省社科联课题“浙江现代化概论——浙江经验的历史诠释与未来演绎”和我主要负责的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软科学课题“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创新文化培育途径研究”都是在做了大量调查基础上进行的。

如今20多年过去了,看着著作等身的张老师,看着那些有相当影响力的高层次论文,看着国家有关部门对张老师研究成果的重视,我是非常的羡慕,也是由衷的高兴。您是我的好诗长,好师长,最衷心地祝贺您。

三、引导我不断向前的恩师

1984年10月,张明龙老师担任浙江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对我们学生社团更关心了,使我们文学社和校报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了。当时,校报发起“假如我是浙江师范大学校长”的征文活动,我们文学社的成员积极响应。我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保留着一本我的征文稿件被校报采用后发的纪念册,后来因为搬家遗失,感到非常可惜。那个时候,与张老师的接触机会较多,对学校宣传工作多少也有了一些了解。

我在1998年担任当时的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走上这个岗位多少受到张老师的一定影响,包括我创办的《杭州船校报》,后来担任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宣传与教育办公室主任创办的校区电视台,组织拍摄、编播校园新闻,都跟当年在大学的经历有关系。所以,大学培养的思维方式,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很多事情无形当中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从张老师那里学得最多的,可能还是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作为一个老师如何无私的关心学生的成长。虽然张老师也没有多少抽象的说教,影响我的是他的热心、真心,那平易近人的待人风格,学生的点滴成绩他都看得很清楚,每次在校园里碰到张老师,总能有机会跟他聊上几句,他那笑呵呵的样子,如果你此时心中有什么烦恼,也烟消云散了,这一点都不夸张。20岁左右那个年龄,难免有一些莫名的烦恼。对我而言,有时候所谓写诗,其实也是自我疏导情感的一种方式,现在看来可能觉得很滑稽,但可能是那个年龄顺利走过来的必要途径吧。所以,与张老师谈诗,看张老师的诗词,是我当时的一种很美的享受。张老师在《黄金时代》和校报上发表的古典诗词,我都会仔细的拜读,我这里还珍藏着不少《黄金时代》杂志,每次翻阅到张老师的作品,就会情不自禁地回忆那美好的大学时光,想起恩师张明龙老师的身影和教诲。

我能被评为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十佳“我最喜爱的老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十佳“我最喜爱的老师”,想起来有很多功劳要算到张老师头上呢。张老师严谨治学的作风,理论语言的部分诗意化的阐述,幽默、诙谐的语言,对学生的平易近人的态度和热心关怀等等,深深影响了我。我上课时,会经常引入一些生动的案例、典故来分析所讲的理论,尽量让学生一方面增加对理论的兴趣,另一方面能把理论正确地、艺术化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下课时,学生有什么问题,不管是专业上的,还是生活上、心理上的,或其他兴趣社团活动,我一般都热情相帮,什么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歌唱比赛,那儿经常会有我担任指导老师或评委的身影。

张老师给我思维方式上的影响,可能还体现在创新思维上。1999年开始,我从事“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的教学与研究,这虽然是个偶然的事情,但对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可能还是来自于对诗歌的爱好和激情。创造性思维方式中,比较典型的有联想思维和组合思维、灵感思维、立体思维、超前思维、逆向思维,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创新思维。近年来,我给各地科协、人事局、学校、企业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做报告,讲得最多的也是创新思维如何修炼的问题。现在想起来,跟当年所谓灵感来临写点小诗,还是有点关系的。当时的师大,具有浓厚的诗歌创作氛围。像张明龙老师,还有我们政教系821班班主任周伟林老师,都是很有才气的诗人。他们对我们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不像现在校园里,不少男生,要么一头扎进网络游戏世界出不来,要么想尽办法赚钱,能在精神生活上有些追求的人数并不是太多,写诗的人更可能会被人嘲笑。我现在,真的非常怀念,过去那种浪漫、超脱、诗意化的大学生活。

最后,在张老师六十诞辰庆典活动即将来临之际,拿起我久已生疏的笔,赋小诗《今天是您的生日》一首,以表庆祝:

今天是您的生日,

也是我感恩的日子,

我轻熟地念着您的名字,

凝视晨曦第一缕阳光。

老师,是您给我了阳光的温暖,

让我迎着太阳奔跑,

看着彩霞在东方绚丽。

今天是您的生日,

也是您骄傲的日子

您的硕果如早晨的阳光,

穿过森林、照耀大地。

老师,是您引领我们走进知识的果园,

让我们如桃李芬芳,

追着太阳走遍四方。

今天是您的生日,

也是您收获的日子,

我深情地仰望着您的名字,

听着爆竹炸响一片欢乐。

云涛阵阵,

我心中澎湃的只有六个字:

诗人、学者、恩师,

汇成我心中的张明龙,

为您的六十华诞,

捧上我最虔诚的祝福和贺礼!

摘自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64~69页。



[1]作者简介:朱欢乔,1963年4月生,男,浙江萧山人,硕士,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外国语分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创造学研究会秘书长。研究方向:现代化问题,创造哲学。收稿日期:2010年11月16日。

[2]燕台:相传燕昭王在易水东十八里筑黄金台,上置千金,以延请天下名士。

[3] 阿山神木:台湾阿里山有棵三千多年树龄的老红桧,人称“阿里山神木”。

[4] 水火同源:台南关子岭名胜。水从黝黑的岩石缝里涌出,流进一个小池内,滚滚如沸。火焰从水中腾起,高三、四尺,放上柴禾立刻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