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领衔人介绍 > 正文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8日 11:07:52  浏览量: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郭金喜[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在本科阶段就有幸聆听张明龙老师上课,并于1999年成为他的首批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十余年来,对张老师的“大学”印象,可以浓缩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事值张老师迎来他的耳顺年之际,我想进一步从个人体悟的角度,用勤、定、达、厚、亲、忠等几个字来注解张老师的“师范”人生。

一、学高为师

张老师的治学,最让我惊讶的不是他的“聪慧”与“问题意识”,而是他的“勤”、“ 定”与“达”。

1.为学勤

张老师自1983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一直保持多产、丰产的状态。到目前为此,他已出版《经济运行与调控》等个人专著7部、《中国经济前沿研究》等主笔专著7部,参与撰写的著作10多部、发表《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量化与保护》等论文、译文300多篇,(见图1)。

 Doc2

张老师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重点学科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省“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等20多个课题。1997~1998年度、1999~2000年度,连续两次获得浙江师范大学科研量化考核文科第一名。

这些成果的取得,相当一部分是张老师在行政、教学“双肩挑”,且年纪增长体力下降的状态下取得的。这个事实,一直让我这个“年轻的”又无官职的学生汗颜。在撰写本文之前,原想凭借自己与张老师交往(其实是他一直在照顾我这个学生)较多的优势,本着这两年对演化经济学的兴趣,梳理一下他的学术思想,不过,最终还是在异常丰富的文稿面前败下阵来。

2.求学定

止而定、定而静、静而安、安而虑、虑而得。比之于张老师的勤奋,更让人惊讶的是张老师对求学的刻苦与耐心。在一个异常燥动的年代与偏离学术中心的地方,他真正做到了“坐得住冷板凳”与“门里门外两世界”。自1984年任校宣传部副部长后,为有效配置时间,做到工作、科研两不误,他常常白天履行干部和授课职责,晚上以及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从事备课与科研工作。为此,他还专门做了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告示板,上面直排两行写着八个字:“备课时间,恕不接待”,一到晚上就挂在门上,以免他人打扰。这一克已的学风,或许早已写在他于1980年和1981年所作的诗作当中。

《汉宫春·校园掠影》:

春倚东风,令冰溶梅淡,雨涤余寒。新晴日丽,唤来绿舞红翻。流光易逝,几回头,叶落花残。如景转、人生短暂,无方永驻朱颜。

史颂囊萤宵读,赞骑鞍默诵,学业艰难。微流汇成巨海,粒土堆山。芳华正盛,趁良辰,切莫虚闲。迎四化、心丹志壮,勇攀时代峰巅。

《桂枝香·晨读》:

东皇脸赤。喜浩渺海天,六龙驰急。早有书声促晓,夺机乘隙。芳坪翠野围墙下,尽琅琅,瑟钲交织。悦音回荡,近糅莺语,远溶泉激。

吮乳日,菲才浅识。要足智多谋,端赖群籍。师旷纠君三喻,幼宜加力。纪昌学射先明目,稳根基、巨楼方立。险滩飞渡,凌云赋就,汗青留绩。

3.治学达

格物、知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文人立身处世的行为风范。作为富有传统人文素养的经济学家,毫无疑问,在张老师的身上活跃着不畏艰难“勇攀时代峰巅”和“汗青留绩”的传统文化灵魂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在坚忍不拔与锲而不舍的追求下,张老师把文章发到了《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等杂志上,数十篇论著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他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参阅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3篇论文,更是呈送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

丰硕的成果,给张老师带来了让许多人难以企及的荣誉。他不仅获得了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0多个奖项,更是浙师大第一个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学者,第一个评上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一个入选文科类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 ”第一层次的人才。

二、身正为范

在当下的学位论文里,说导师引导的不只是治学更是如何做人,似乎已成为一个标准。与流行的“老板化”的导师不同,张老师始终体现着师者的风骨与传统文人的精神,指引着我如何为学、为人、为师。

1.为师者厚

张老师学问做得好,上课亦十分用心。早在1990年代初的本科阶段,他给我们上《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印象,是当初同学们最为喜爱的老师之一。当我成为张老师的嫡传弟子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张老师做事做人的认真程度。

他不但将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实现“学术进展进课堂、教学体会促思考”的互动,而且还努力琢磨着如何从让学生接受提升教学效果的视角推进教学改革。几年的努力,他探索出了图表直观法、图象直观法、函数图象法等教学新方法,相关成果于1989年获浙江省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研究生阶段,为把我们引进经济学的大门,可谓是呕心沥血。他常用谈心与交流的方式,用自己的治学经验给我们鼓励与启迪。他常说“学问学问、常学常问,学得多,问得多,学问自然就高了”;“读书心要静,要坐得牢,要泛览和专精相结合”;“要勤于思考,有了心得体会才可动手做论文”,等等。在论文习作方面,从标题、结构到语句,张老师几乎是手把手地引领我们前行。

记得当时,我将自己认为还得去的习作《民营投资困境浅析》交给张老师。他建议我把标题改为《民营投资缘何举步维艰》,并前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帮我作了三次大的调整。每次调整,页面上几乎圈满了红字,内容涉及段落安排、语句结构、用词选择、甚至是标示符号等各个方面。至今,我依然不时翻起这几份布满张老师心血的修改手稿,从中汲取如何带好学生的经验与养分。

2.为亲者亲

作为读者,经常能听人说,张老师作品的精彩,不仅在于论著的智慧,也在于后记中那些包含感情的文章给人的情感滋养与温暖。例如,2001年版的《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后记中“母亲的祝福”,用几个生活细节娓娓道出了“望子成龙”与“吃苦耐劳”的慈母形象。再如2007年版的《经济学新问题求解》中,张老师用7个页码写了“夫人的职业修养”,用书面的方式宣告“取了一位贤惠端庄的夫人是最大的成功”。而更早时发表于《浙江师大报》上的《琴声启迪我思索》,更是让人体会到了张老师乐观达人的舔犊之情。为更好地表达张老师为亲者亲的情怀,下面摘录几段,作为例证:

“30多年过去了,母亲省下买药钱买来的《小学生字典》,我一直珍藏着。对我来说,这本字典的丰富内涵和鞭策力量,是任何书籍都比不上的!”

“是的,我的确没有花心思去记这些东西。原因何在?经过慢慢琢磨,我终于明白:夫人替我在家务上消耗了颇具规模的记忆细胞,我便把它们节省下来用在记忆经济学数据上,所以,日常生活的记忆功能减弱了”。

“我的书房,兼作女儿琴房。……琴声仿佛是一台梳理机,替我除去乱思,理出端绪。更奇妙的是,它能激发我产生丰富的联想。……优美动听的琴声,由旋律与和声水乳交融般结合而成。我由此想到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实行计划与市场水乳交融式结合。”

张老师对至亲者至情至性,对弟子也十分地亲厚。特别是,记当年我结婚时,心怀忐忑地去请老师担任证婚人,没想到老师一口答应,还在婚礼上为我们赋诗祝贺,引得满堂掌声。很多朋友多年后,还在闲聊时提起张老师在婚礼上赋诗时的情景,认为是一道绚丽的亮点,使我们的婚礼与众不同。更加令人难忘的是,老师没有在宴席结束后随众人离去,而是携师母一起参加了闹新房活动。在当年,浙师大同仁举办婚礼有一套周密的程序,最后一环节为闹洞房,参加人员多为同龄好友。大家出一些刁钻又应景的小游戏捉弄新人,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增添喜气,往往会玩至深夜,这样的场合是鲜有长者参加的。但老师与师母不但参加了,还一直坚持到晚上十点多才随我们一同离开酒店。后来得知,老师原来是担心我们操劳婚礼累着了,坐镇现场可以让我们早些休息。

现如今,我亦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并将向不惑之年迈进,重读这些文章、回味往事,想起老师当年对我们所提“成家立业两兼顾,相辅相成”的教导,知易行难,不禁慨然!

3.为职者忠

“干一行、爱一行、拓展一行”,或许是对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最为朴素但也最为本质的概括,这同样也是对张老师工作精神的写照。

1977年张老师进入浙师大中文系学习,主攻格律诗词。然而,8个月后,由于学校组建政史系需要经济学老师,被指定转学杭州大学政治系读书,张老师放下偏爱欣然从命,从此便走向了一条富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之路。

自1984年以来,张老师走向了行政岗位,历任宣传部副部长(1984年)、统战部部长、联络处主任(1993年),宣传部、统战部部长、联络处主任(1999年)。2002年台州学院挂牌成立,张老师任副院长、党委委员,分管教学、招生等工作。并先后担任了省政协委员、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省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在浙师大工作期间,张老师参与创办了(业余)党校、省内首个校园无线调频广播电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和完善了省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考察调研制度”、“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制度”和“协商座谈制度”,帮助民建创立校支部,帮助民进、民革升格为校总支。仅至1998年,校省级及以上政协委员就比上届增加了60%,委员分布由原先2个界别,扩大到7个界别。更值得称道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常委分别实现了零的突破。其向省政协所提的提案、所作的发言,常为省政协《简报》摘登,《建议我省“十五”期间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提案,更是被评为浙江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

2001年参加金华市科技三下乡活动,其为金东区源东乡白桃所提的广告创意――“来自希望的田野,来自施光南故乡”,至今还印在当地的包装盒上。

2002年走向台州学院校领导岗位后,不仅让新创学校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评估,更是让台州学院区域经济学成为省级B类重点学科,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社、美国学者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在台州定期主办 “中国民营经济创新国际论坛”。繁重的工作,以及与师母的两地分居,两年不到的时间,明显感觉到张老师的头发白了少了,这很是让我们这些关心但又无能为力的弟子心疼不已。

三、师范人生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几十年如一日的求知岁月和师范人生,在相当多数人看来是一个苦行僧似的生活,但张老师却甘之如饴,笑脸相迎。远离功利人生,安守内心世界,以学者与老师的身份建功、立言与育人,或许早已化为张老师生命的本能。

“春健,春健,度尽寒冬志现。朝晖丽饰满园,姹紫嫣红万千。千万,千万,永绿常青恒艳。”这首张老师30年前的诗作,是老师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也是学生对老师最好的祝愿。借此,祝老师安康如意!

摘自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109~115页。



[①]作者简介:郭金喜,1974年10月生,男,浙江兰溪人,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社会组织。收稿日期:2010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