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领衔人介绍 > 正文

人生的指引者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2日 12:09:19  浏览量:

人生的指引者

谢志文[①]

坐在书桌前,眼光扫过前面的几排书,《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前沿研究》、《中国经济前沿再研究》、《中国经济前沿三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和《区域发展与创新》等几本书一一映入眼帘,每次看到这几本书,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们的作者,我的导师——张明龙教授,和张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总会浮现在眼前。从与张老师的初识、课堂上的传道授业、毕业论文的细心指导,到毕业后的关心与帮助,这些情景总是萦绕心间,不曾相忘。现偶拾一二,以表达对张老师最真挚的感谢和最深情的祝福。

一、初识时的热心接见

我是通过研究生支教保送读研的。2004年6月,我从广西支教回来,开始准备读研,在和本科时的一些老师聊天时,他们告诉我,读研最重要的就是要选一个好的导师。

通过向学校一些老师和师兄、学姐的打听,了解到区域经济学专业,张明龙老师不仅知识渊博、经济学专业造诣高,而且和蔼可亲,对学生非常好,建议我先和张老师联系一下。打电话前,我挺紧张的,不知道张老师愿不愿意收下我这个经济学的“门外汉”。我向张老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表达了想成为他学生的愿望。当听说我是台州黄岩人时,张老师很高兴地说:“我带了这么多学生,目前还没有台州老乡的。”张老师让我抽空到台州学院见见面。

第一次见面,是7月上旬的一天。临海天气很热,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来到台州学院张老师的办公室。张老师和蔼的笑容、亲切的态度,消除了我第一次见面时的紧张。张老师详细询问了我本科时的专业学习情况,问起我在广西支教时的工作和生活。在进行初步交流后,张老师同意我成为他学生的请求。这一刻,我知道,我的选择不会错,这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二、课堂上的用心传道

由于我本科时读的是地理科学专业,虽然也选修过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课程,但毕竟不是主修,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的内容,所以我的经济学基础较差,需要好好补一补。考虑到这种情况,张老师给我列出了一长列的参考书目,有必读也有选读的,让我抽空多看看这些书,补一下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这为我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张老师主要给我们上《区域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等专业主修课程,由于张老师平时都在台州学院工作,给我们上课只有放在周末。一般张老师都是周五下午下班后来浙师大,到金华往往都是晚上八九点了,而第二天上午就要给我们上课,而且每次上课要半天时间,早上从八点钟开始,到十二点结束,中间往往只休息一次,可以说张老师上课非常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加认真地听课,努力掌握张老师所讲的知识,不辜负他的辛劳与心血。

张老师讲的课,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而且往往能够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明深刻的经济学原理,经常会有让人茅塞顿开的感觉。听张老师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课堂里我们都是竖起耳朵听,生怕会错过任何一点点精彩的内容。上课时,我们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记着课堂笔记,虽然没有书本,但到期末上完课,我们翻开笔记,就是一本书的大纲,现在这些笔记都还被我珍藏着,偶尔翻开来看看,都会有一番特别的滋味。

课堂上,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张老师也会把他开展学术研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告诉我们,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要静得下心,把所有的心思都专心用来搞研究,不要有功利思想,我刚开始工作时,备课和写论文的时候,我都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宿舍里,门外再贴上一张字条‘备课时间,恕不接待’,这样集中精力,才能出成果”。我想,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用心和专注,才会有所成就,张老师的这番话,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时刻提醒着我要用心做好每件事情。

三、论文上的耐心指导

我们四位跟随张老师的研究生,与本专业其他同学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我们的毕业论文,将在台州学院完成。这个经历,也成为我们三年研究生生涯中一个很有特色的亮点。

论文开题以后,张老师就带我们到临海的台州学院写论文,我们来的时候,那一天刚好是2006年3月12日,植树节。我们在车上开玩笑说,张老师把我们这几株小树苗种到台州学院,然后培养我们成长,希望我们以后能够成为有用的大树。而且,那天刚好下着雪,伴着一路的雪花,我们来到台州学院,让人记忆非常深刻。

在台州学院,张老师虽然工作非常忙,但是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刚到台州学院,他就带我们认识经贸管理学院和学校的有关老师,安排好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还亲自带我们到图书馆办理图书借阅证,把我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小事情都安排好,让我们能够安心地在学校里一门心思写论文。期间还多次亲自到我们宿舍看望我们,询问我们饮食是否习惯,论文有无进展,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对我们的学位论文,张老师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在论题选择上,张老师要求论文有创新性。我原来自己选择的论文题目是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张老师说:“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文献和成果已经很多了,内容再创新可能比较困难,你再考虑一下其他方面的内容吧。”在我一时难以选出更好的论题时,他对我说:“当前,城市经营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内容,但是对各城市在开展城市经营上的现象描述较多,而进行经营模式归纳的研究则较少,创新的空间是比较大的,你可以考虑做这方面的研究”。在张老师的建议下,我最后毕业论文的题目就是《城市经营模式的比较研究》。

在论文写作上,张老师特别要求我们要注重论文的规范性,从论文格式、框架结构、图表数据、引用注释、参考文献到标点符号,都要符合学术论文的标准。当我把论文初稿交给他时,张老师除了在内容上作出修改外,还把很多的标点符号都改过来了。可以说,张老师对我们论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都是认真进行过修改的。这种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耐心细致的治学作风,让我既感动又惭愧。可以说,我的毕业论文,大到论题选择、框架确定、内容充实,小到数据收集、标点符号修改,方方面面都凝聚着张老师的辛勤与心血。没有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就没有我三年读研的这个成果。

四、生活中的悉心帮助

张老师不仅在学业上对我们谆谆教诲,而且在生活上也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每次去张老师家,总会留下很多愉快的回忆,给紧张的研究生生活平添了很多快乐。每一次去张老师家,我们都很期待,最深刻的印象当属张老师削苹果的功力了。他可以把一个苹果皮完完整整、粗细均匀地削好,而且苹果皮都还贴在苹果上,抓住头一拉,苹果皮就会呈螺旋形脱离苹果,这可以说是张老师的一手绝活,张老师开玩笑说,要想真正成为他的弟子,就得要掌握这手师门绝技。每一次去张老师家,我们一般都是三届同门10来个人一起去,听张老师讲讲故事,谈谈人生哲理,大家一起聊聊天,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大家庭中,其乐融融,这种情景一回忆起来总是让人那么温馨与感动。

临近毕业,找工作成为了我们的头等大事,张老师非常关心我们的就业情况,不时打电话了解情况,并对我们说如果有需要他出面帮忙的及时跟他说。我那时候看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岗位挺适合我的,我和张老师说了以后,他也非常支持我,并在办公室当场给那边学校的领导打电话,向他们推荐我,虽然最后没有去成,但是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一直记在心里。

五、毕业后的细心关怀

三年读研时间转瞬即逝,我们毕业了。告别浙师大,我来到舟山市普陀区委党校工作。虽然由于毕业离开了张老师,但是张老师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仍然非常关心,我有时也会向张老师汇报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2008年4月的一天,张老师打电话跟我说,我老家黄岩的区委办公室准备招两名硕士,担任起草材料的文字秘书,问我有没有意向。当时,我也正在考虑如何能够早日回到家乡工作,听说有这样的机会,马上报名,并且最后成功地考上,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家乡。如果没有张老师提供给我的这个信息,我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工作和生活,也就不会有和家人的经常团聚,张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一直铭记在心。

回黄岩工作以后,应该说和张老师的距离比以前更近了,虽然平时也有联系,但是很惭愧,我只去台州学院看望过张老师和师母一次。虽然和徐璐他们说,想抽个时间一起去看看张老师,可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现。反而是张老师到黄岩来看过我两次,并给我送来了《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和《区域发展与创新》这两本书,让我在工作之余,能够继续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可以不断地“充充电”更新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

六、人生旅途上永远的导师

在浙师大的六年多时间,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期间,最幸运的是我能够成为张老师的学生。张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为人品格、诲人不倦的教导和热心的帮助,使我终身受益。从张老师那里,总能获得穷幽极微、至纤无际的教诲。张老师对我的关心不因毕业而减弱,对我的帮助不因远离而减少。他的关心和指导,呵护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成长,指引着我从单纯的校园走向复杂的社会。可以说,没有张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张老师,谢谢您,您是我人生旅途上永远的好导师!

摘自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241~245页。



[①] 作者简介:谢志文,男,1980年3月生,台州黄岩人,硕士,现在中共台州市黄岩区区委办公室工作。收稿日期:201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