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领衔人介绍 > 正文

学术形象与辉煌成就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1日 22:41:51  浏览量:

学术形象与辉煌成就

孙伯良[①]

张明龙教授是我的经济学启蒙老师。从本科读书期间开始,多次聆听了张明龙教授的讲演,感受到张老师的风采,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景仰之情。他数十年如一日对经济科学锲而不舍,探索不止,在法定工作年限内,发表近千万字的学术成果,其博学与睿智,有目共睹;其高风亮节、道德文章,有口皆碑。在张明龙老师六十华诞之际,作为他的终生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对张老师的学术形象作一描述,尽管拙笔只能描述其万一。

一、细而长的学术形象

二十年前,我在《浙江师范大学校报》中,看到描写张老师的一幅简笔漫画《我的爸爸》。这幅漫画出自琼妮小朋友之手,画中以简单而圆润的线条,勾画了张老师每天晚上坐在写字台前读书、写作的情景。漫画用三个圈构画了张老师的丰盈体态,这三个圈其实分别象征着充满在他头脑中的丰富知识和聪颖智慧,蕴涵在他胸中对学生温暖可亲的一腔热情,以及他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满腹衷肠。

二十年后回味起来,我深深地感到,正是张老师这样三个圆满的圈圈,才铸就了他辉煌的学术成果。他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重要课题研究20多项。出版个人专著和主笔专著20多部。在国内文科最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等杂志发表论文、译文300多篇。数十篇论著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青年文摘》、《理论信息报》、《经济学周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中国人事科学研究网》等全文转载或摘要介绍。特别是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参阅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3篇论文,曾呈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许多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这些可圈可点的卓著业绩,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张明龙老师的学术形象也不例外,除了代表其本质的“三圈”之外,与其本质相联系的具体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呈现的是“修长个体”,又细又长。

(一)教学工作的细而长

张老师长期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的教学工作,他在给我们上课时的投入、专注和激情以及讲课中的语速、语气、语调至今还历历在目。总体上张老师的上课可概括为四个“长”。首先是准时开课,准时结束,给学生以“长足”的时间授课。其次是阐述问题画龙点睛,缓缓道来,循循善诱,“细水长流”,学生顺之思路漫步于科学的理论殿堂之中。再次是分析案例妙趣横生,启发点评,“长袖善舞”,培养学生对于经济学分析的悟性,引领学生共同体验学科使命和感受经济学理论的魅力。最后是语言表述逻辑严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为学生日后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长”的背后蕴含着“细”。张老师给我们上课前,细细提炼每一句话,把最能让学生理解原理的语言和案例留在备课本上。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推敲,十分注重讲课中的逻辑性和顺势性。正因为如此,整个一堂课下来,张老师没有一句废话,我们所听到的温厚而饱满的声音,句句嵌入关键处,字字落在点子上。

(二)科学研究的细而长

张老师勇于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并且不断在实践中检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理论。严密的逻辑论证,活泼流畅的文字风格,构成其著作和文章的文笔特色。张老师的文风与文采。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他的文学功底深厚,读过很多小说和文艺作品,还创作过不少诗歌。尽管是经济学家,他还担任中华诗词协会的名誉副主席。正因为他文笔优美,文风朴实,所写的经济学论著和文章也就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广受读者喜爱。而实际上在他扎实文笔功底的背后,所支撑的还是其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当他从事某一项目的研究时,首先是细细查阅相关资料,穷尽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标志性成果。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对每一种现有观点都要作一一回应,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扎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因而其研究成果也就很长,他出版的专著基本都是三四十万字,他发表的多数文章,都在八千字以上。

张老师所涉及的科研领域不是蜻蜓点水,既浅又散,而是固筑基地,延伸四周。随着成果的积累不断拓展,研究成果的产品线不断延长。张老师在科研上不打“游击战”,始终是“阵地战”,从一个阵地取得战果之后延续到下一个阵地。从计划与市场水乳交融结合模式研究开始,到1993年出版《经济运行与调控——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研究》;随后,沿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发展,进一步深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1999年出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格局基本形成,张明龙老师就对中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研究,2001年出版《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此后又钉住中国经济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2002、2003、2004连续三年出版《中国经济前沿研究》、《中国经济前沿再研究》、《中国经济前沿三研究》三部著作。在此基础上,转入对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2006年出版《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 2008年出版《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2009年出版《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2010年出版《区域发展与创新》和《促进区域繁荣——以浙江为例》两书,2011年出版《区域产业成长与转移》。

在研究区域经济前沿的过程中,张老师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又进一步深入到区域制造业的研究,2005年出版《台州制造业发展研究》。沿着区域产业创新研究的深入,2010年出版《国外发明创造信息概述》,2011年出版《八大工业国创新信息》。

张老师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教师,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2002年出版《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2007年出版《经济学新问题求解》,2011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

二十年来,张明龙老师紧紧搭住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为己任,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入研究。科研领域按照经济发展逻辑延伸,形成以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为核心的伸展延长型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

张老师的科研特点是紧搭时代脉搏,但不做“风”派人物。他在讲课或写文章中的观点,总是通过深思熟虑,绝无人云亦云的现象。研究思路和研究观点的一致性让张老师找到支点,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他创建的“计划与市场水乳交融结合模式”,填补了我国经济学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优化组合及运用缺乏系统研究的空白。之后,他又沿着“交融性”思路,针对浙江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和要求,运用其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到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教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四大园区“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新理念。建议浙江省“十五期间”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并写成提案在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有关部门认为,这一新理念符合浙江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和要求,为决策提供了新的启示,浙江省将在‘十五’期间推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教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四大园区建设,逐步形成纵横交错的经济网络体系。

科研成果多而精,张明龙老师在二十年中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出版20多部专著。其中《经济运行与调控》1994年获第八届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1995年列入国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候选作品;《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获2003年全国高校第十六届经济理论与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经济学新问题求解》获2008年全国高校第二十一届经济理论与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内涵、量化与保护》获1999年浙江省政府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经济学新问题求解》获2009年浙江省政府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获2010年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区域发展与创新》获2011年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经济前沿研究》获2003年浙江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优秀奖;《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获2008年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进步奖;《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获2011年浙江省社科联第三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综合直观法研究》,1989年获浙江省首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十大经济职能》获1995年浙江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扩大再生产公式的相互联系》获1986年浙江省政府首届(1983~1984)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等。

(三)师生情结的细而长

张老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堪称典范,体现了爱与严的完美统一。而爱和严完美统一的外在表现,又具有细而长的形式。他细心指导每位研究生,长久关爱每位研究生。从细心指导方面来说,他对每位学生的每道学习环节,都做好精心准备,并给予周密安排,具体涉及到从布置阅读书目,到如何选题和写作等基本研究要领上的当面指导、评点和开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数次召集听取汇报,直到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上,对学生平等以待,相互切磋,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从长久关爱方面来说,他不仅对在校学生给予事事关心,而且还一直惦念着毕业后的学生。他经常了解学生在工作单位中的发展情况,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等等。这漫长的一路过来,有督导、有帮助、有记录。这份情、这份爱、这份执着、这份真实,体现了张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父亲情结”。

他引领学生走上区域经济研究之路,并长期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我们说张老师平易近人,温暖如春,但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在张老师面前随意开玩笑,而只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敬重,只有一种不敢亵渎的由衷的敬畏。因为在张老师身上,我们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他对党和国家的真挚感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他永无止境,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开朗豁达的乐观态度,他谦和慈祥的长者风范,他敏捷的思维、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文笔,都是我要时时学习的。

张老师是我读本科期间的老师,是我经济学的启蒙老师,所以我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就是我学术的领路人。张老师在浙江师大时,我作为他以前的学生,后来的同事,我有比较多的机会向他请教,经常到他的办公室或去他家里与他交流。张老师学识渊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更是烂熟于胸,我们向他请教问题,他都是不假思索,娓娓道来,让我们由衷折服。同时他又善于“取精用宏”,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他告诉我们读书不要止于寻章摘句,而是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学问的精髓。研究工作要突出主线,不要枝蔓太多,散得太开,以免冲淡主题。1998年我申报成功了省重点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向张老师请教,在讨论问题时,他不在细节上纠缠,而是高屋建瓴,抓住问题的关键,一言中的,一语惊人。他指导、帮助我们的方式通常是着重启发,引导我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诲,受到熏陶,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我更能领略到张老师的大师风采,从而更加钦佩他的学识和为人。张老师的学风文风对我影响很大,在他的引领下,我在2000年又进一步申请到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

二、集大成的辉煌成就

张明龙教授在治学、为人、为师各方面,都堪称楷模,堪称典范。他严谨而大气的学风,定势而开放的思维方式,细而长的治学风格,是他在经济研究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成为集大成者的根本。

在治学方面,我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是张老师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善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不断提出创新的观点。张老师出版的论著都会送给我们,当通读了这些著作,了解到张老师有很多的新颖观点,如计划与市场的水乳交融理论、园区格局网状交织模式、企业无形资产的量化与保护、区域经济政策引领区域创新等等都是独树一帜的,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正是这样的治学态度,使张老师的基本观点始终如一,学术风格特色鲜明,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在为人方面,我深深感受到张老师做人的真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是一,二是二,不讲假话、大话,不图虚名。他的论文、著作都是自己写的,从不挂名于他人成果之上。作为经济学科的集大成者,他总是虚怀若谷,欢迎学术争鸣,创导这种学术氛围,并且在自己的研究中,能够注意吸收与自己观点商榷者的思想,特别是在课题研究中,张老师经常提醒大家,研究成果要能够取得学界的认可,必须广泛关注吸收学术界的现有成果。这充分反映出公正、严谨和富有开放性的学术态度。这种开放的心态,才能使他对于新的知识和学术观点有学习吸收的心理取向,才能与不同观点切磋交流,在学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度,保持学术精神常青。

张教授所保持的开放、进取的心态,不仅表现在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上,而且还特别表现在,对浙江师范大学和台州学院的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始终如一的关心培育上。在学科团队中,视年轻人为同事战友,平等交流,善于接受吸纳新的学术成果和术语范畴。他不仅仅是在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把握上,能够鼓励新人发表学术见解,保持学术上的不保守、不僵化,做到常学常新,更重要的是热心提携新人,扶持后学、甘为“人梯”,尽显经济学大师的“人梯”精神。甘为人梯,这是他的为师之道,也是他的师德之核心。

张老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他深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被深深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肥沃的实践土壤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指导实际经济工作,而且实践也会给理论研究者以丰富的营养。张老师的丰硕成果,从整体上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成功的实践所带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推进、不断清晰,形成完整体系,也就有了张老师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如果说,这一体系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构筑这一大厦的结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经典理论;这一大厦的造型,是中国特色的;这一大厦的某些元素或某些砖块,是张老师伴随这一进程所取得的每一个细致入微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都是他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的结果,是理论联系实际所取得的成就。

张明龙教授有许多理论,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计划与市场水乳交融论、竞争秩序论、企业无形资产显现论、园区格局网状交织论、区域创新政策引领论。我称之为“张明龙五论”。这些理论在创立和发表时,的确都是填补国内空白的,是独树一帜的。但这概括性的“五论”之下有着深厚的基础,其基础就在他的300多篇文章当中。这些文章涉及到从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的方方面面,大到市场经济的整体框架,小到企业的财务运作、产权保护。对微观问题的研究多了,集成起来成为区域经济的特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思维基础,区域经济的研究集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的研究。所以,张老师的研究确实达到了“顶天立地”的境地。这种“顶天立地”的研究,使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者。

如上所述,张老师每研究一个课题,都要把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和经典著作穷尽觅绝,并在研究中一一予以回应。从而张老师的著作,不仅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实践经验的集成,也是国内外相关理论的集成。他的《经济运行与调控——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研究》集成了当时国际国内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各种理论,在对众多理论的评述中,得出“水乳交融”理论最适合中国市场化改革要求的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集成了国内外各种市场经济的类型、模式,最后选择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三本《中国经济前沿研究》和《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集成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前沿理论。《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集成了产业集群的各种模式及不同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和《区域发展与创新》及《国外发明创造信息概述》和《八大工业国创新信息》四书,几乎集成了国内外有关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所有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论述什么样的区域政策能引领创新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成长与转移》集成了产业成长和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并指出我国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所以,张明龙老师的著作读上一本就能通晓一个领域,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基础。其指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张老师的工作效率很高。他担任校级领导,校务工作占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但他成就辉煌,著作齐腰,行文近千万字,令人叹为观止。除了他的聪明睿智,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刻苦勤奋。曾有人问起张老师:“您作为校领导,又是省政协委员,社会工作那么多,哪有时间写这么多的著作和文章?”他回答道:“充分利用人家用来打牌、休闲的时间。”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张老师做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有始有终。

张明龙教授辉煌学术成就取得的因素可说一千,道一万,但最核心的还是琼妮所描绘的《我的爸爸》的三个圆圈。内因毕竟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

摘自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17~24页。



[①]作者简介:孙伯良,1956年11月16日出生,男,浙江省慈溪市人,经济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浙江省生产力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收稿日期:201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