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区域经济学ABC > 正文

能源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2日 08:04:33  浏览量:

能源

 一、能源概述

(一)能源内涵

1.能源的含义。

能源也称作能量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我国《能源百科全书》,对能源含义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这表明,能源不仅具有多种存在状态,而且是一些可以相互转换能量的源泉,它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能量需求。

2.能源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这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它对人类的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煤炭是黑色的金子。能源利用的每次飞跃,都引起生产技术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世界,自从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以来,依靠充足的能源供给,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然而,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出现的两次石油危机,对能源保障敲响了警钟,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国家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

QQ图片20140522235728

大庆油田采油现场

 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通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动,获得一个侧面的反映。能源消费弹性,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量随国民经济总量增减而升降的情况。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于能源消费量与上年比较的增长率,除以国内生产总值与上年比较的增长率。

(二)能源分类方式

能源种类,是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增多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型能源,走出实验室,进入推广应用市场,开始与常规能源一起满足人们的需求。由于能源种类日渐增多,其分类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其中常见的有下述几种:

1.按照能源来自何处划分,可分为:⑴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⑵地球本身含有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和地热能等;⑶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等。

2.按照能源如何产生划分,可分为:⑴一次能源,即自然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它包括已广泛利用的常规能源和尚等推广的新能源。常规能源又可分为水力、生物能(木材、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即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裂变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可分为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核聚变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⑵二次能源,是指经过加工转换形态而获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力、汽油、煤油、柴油、焦炭、煤气、洁净煤、激光、沼气、热水、余热、余能等。

3.按照能源能否燃烧划分,可分为:⑴燃料型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等;⑵非燃料型能源,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按照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划分,可分为:⑴污染型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内容;⑵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5.按照能源形态特征划分,可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这是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划分方式。

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广清洁、干净的新能源,以求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各国政府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给予大力支持,重点推进新能源采集、存储、调节、分配和传输技术的开发,加强新型发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促使能源领域的创新活动获得不少突破性的进展。氢能开发方面,在制氢方法、储氢技术和用氢设备等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太阳能开发方面,在太阳能电池研制、太阳能电站建设、太阳能设备制作,以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领域,迅速加快了推进步伐。风能开发方面,风车质量不断提高,数量成倍增长,风力发电装置产生了不少新样式。核能开发方面,已经开始建设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并积极推进第四代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建设。生物能开发方面,获取了提炼乙醇、丁醇、生物柴油和“生态石油”的各种新方法,大大拓展了制造生物燃料技术和原料的范围。另外,在波浪能、地热和可燃冰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惊叹的新成果。

(一)氢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1.发明利用太阳能制氢的新方法。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研究人员,寻找可持续、可替代新能源取得重大进展,发明了用太阳能来制氢燃料的新技术:在太阳反应炉内以木炭作为催化剂,用聚焦后的阳光加热氧化锌到1200度,释放出气态的氧,形成气态锌,然后把它压缩成锌粉末。这种粉末存放、携带和转移很方便,解决了氢燃料不易贮存和运输的难题。使用时,只要让它与水发生反应,就能产生氢气形成氢燃料。剩下的氧化锌又可重新作为原料,在太阳反应炉内生产气态锌,制造新的氢燃料。这项研究成果,有望从根本上缓解世界性能源压力。

2.发明光电解水制氢新技术。

发展洁净能源或替代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建设的世界潮流,其中氢能是最佳选择。由于氢、氧结合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所以氢被看作是未来理想的洁净能源,有“未来石油”之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纳米快报》上发文称,由自动排列、垂直定向的钛铁氧化物纳米管阵列组成的薄膜,可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这种新的光电解水技术费用低廉、污染少,而且还可以不断改进。

3.研制出用铝颗粒从水中制氢的装置。

俄罗斯《消息报》2009年5月发布消息称,圣彼得堡应用化学科研中心的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一种从水中提取氢气的小型装置。

它的体积很小,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室里。它利用普通的铝与水反应产生氢气,这种方法既廉价又高效。虽然纯净的铝极易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铝制品只要接触到水就能产生氢气,比如把铝制的汤匙放在菜汤中,它不会与水发生反应,因为铝汤匙的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氧化铝薄膜,这层氧化铝薄膜能防止铝被继续氧化,也能防止铝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要使金属铝能够持续与水发生反应,以便提取氢气,关键是必须把金属铝研磨成尺寸适度的小颗粒,但颗粒又不能太小,因为极微小的铝粉很容易引起爆炸。俄罗斯科研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掌握了铝颗粒的适宜大小。试验表明,把这种铝颗粒放入装有自来水的制氢装置中,就能获得大量氢气。

目前,通过铝颗粒及其相关装置直接从水中提取氢气的方法,在世界上尚属首例。在车用制氢装置中,氢气的产生可以按照行车的瞬间需要依量输入,就同汽油供应发动机燃烧一样。而且,这一过程可以反复循环,以铝颗粒从水中得到氢气,氢气燃烧获得热能又生成水,这些水又可再次与铝颗粒反映获得氢气,如此成本低,而且非常环保。另外,这种在现场直接制氢的装置,没有氢气压缩储存问题,因此没有氢氧回闪的危险,爆炸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4.开发玻璃微球高压贮氢技术。

氢是一种环保型燃料,但由于它不易贮存和运输,难以推广与应用。目前,主要是通过高压或超低温液化两种办法贮存氢,它们都需要特殊的容器,导致贮存和运输成本较高。

近日,奥地利科学家开发出玻璃微球高压贮氢技术,有望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采用气体渗透法借助高压将氢注入微小空心玻璃球内,从而实现氢的贮存。据介绍,这种玻璃球个体很小,许多玻璃球堆在一起,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是沙子。玻璃微球注入氢后,将包上一种催化剂与水混合在一起保存。在常温条件下,压入玻璃微球内的氢是跑不出来的。如果要利用这些氢,只要采用化学方法提高玻璃微球的外界温度,就能使其把体内的氢释放出来。此外,释放出氢的玻璃微球可以重复使用。

这项技术的问世,使氢的贮存和运输更加安全和方便,从而为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5.研制出低成本制氢催化剂。

研究表明,铂、钌和位于周期表同一区域的其他金属,具有独特的表面性质,并赋予这些材料可以催化大量化学反应。它们应用广泛,譬如用于汽车排气净化和燃料电池中。然而,这些金属成本较高,因此人们开始探索低成本的替代物。丹麦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廉价的二硫化钼,模仿贵金属催化剂,采用低成本金属硫化物的催化反应,以水成功制取得到氢气。这种金属硫化物有望成为贵金属催化剂经济的替代物。

他们采用合成方法控制单层、扁平硫化钼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态学,从而验证了这些颗粒可在水溶液中使氢放出反应得以催化。据了解,这种气体放出反应,在太阳能驱动的氢气生产过程中通过水的分裂发生,与燃料电池的运行相反,它是通过类似贵金属催化反应而获得的。过去,虽然有人在理论上提出纳米颗粒的二硫化钼边缘可催化该反应,但是一直没有实验加以证实。现在,丹麦科学家验证了这一事实,并已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二)太阳能开发与利用领域的新成果

1.推出太阳能电池新技术。

太阳能电池的硅薄膜,一般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生成。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的要点是将气态硅喷涂到基板上,但是如果需要面积大的薄膜,喷涂的气体压力就容易下降,膜的形成速度会随之变慢。

日本三洋公司通过把喷涂气态硅的喷嘴形状,从原先的扁平状改成金字塔状,成功使气态硅维持高压状态,能够高速生产硅薄膜,同时还用这项新技术生产出双重构造的薄膜型太阳能电池,使以较低成本生产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的实用太阳能电池成为可能。

2.发明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合成染料。

新西兰梅西大学纳米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系列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新型合成染料。它们由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成,与大自然中存在的物质非常相似。例如,绿色染料,就是从植物用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中提取的。其他还有血红素类染料等。表面涂上绿色染料的太阳能电池,是由可循环的二氧化钛制成的,比目前市场上的硅电池更有益于环境保护,而且二氧化钛在新西兰的储量非常丰富。

同时,用这种新染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在多云条件下转化的电能,比硅太阳能电池大得多,100平方厘米绿色染料电池,在低光条件下产生的电力,足够推动一个小型风扇运转。

另外,纯硅的提取既昂贵又耗能,加上硅电池需要阳光直射,所以生产和使用成本较高。据测算,绿色染料电池的成本,大约只有硅电池的1/10,它非常合适于家庭使用。

3.澳大利亚推出昼夜都能发电的太阳能电站技术。

在2007年世界太阳能大会上,澳大利亚展示了白天晚上都能发电的太阳能大碟技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工程学院太阳能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在太阳能集热技术领域已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大碟技术是其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他们的实验室里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利用光热发电的大碟,该碟表面面积有400平方米。大碟通过吸收光能,将流入的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再由水蒸气驱动发动机产生电能。其整个能量转换过程就是先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实现热电转换效率为19.14%。

目前,世界上另两种主要的太阳能集热技术,即槽型和塔型太阳能集热技术,热电转换效率分别为10.59%和13.81%。同时,他们研发的一项电能存储技术可以使大碟晚上也能发电。具体做法是,将白天吸收的光能所产生的热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气体和液体存储起来,晚上再将其还原成热能来发电。该技术目前是世界首创,已被澳大利亚环保遗产部国际气候变化司列为重点发展技术项目。

4.建成全球最大太阳能电站。

2009年5月,俄罗斯纽带新闻网报道,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沙漠投入运行。这座太阳能电站的功率达2万千瓦,可为超过1.1万户家庭提供日常用电。

 QQ图片20140522235754

西班牙建成全球最大太阳能电站

 该电站最主要的部件是一座高度接近170米的太阳能塔。超过1200面特制的反光镜,每一面反光镜的面积相当于半个排球场,它们会将阳光反射到这座太阳能塔上,由此产生的高温可达1000℃,足以将塔内的液态水加热成水蒸气。而这些水蒸气又会驱动安放在塔内的涡轮发电机,从而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电流。

这是西班牙在安达卢西亚沙漠中建设的第二座大型太阳能电站。该国计划在2013年之前再在这一地区建设5座类似的电站。

(三)风能利用领域的新进展

1.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风车。

德国在易北河的布伦斯比特尔岸边,建成世界上首座5000千瓦级风车:重1150吨,高183米,3扇转翼均长61.5米,旋转时掠过的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不仅在功率上,而且在规格尺寸上,都创下了世界纪录。在风力良好的条件下,它一年可发电1700万千瓦时,足够满足4500户3口之家的用电量。

2.设计出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发电的能源塔。

以色列设计的能源塔高914米,直径366米,塔顶装有可使空气降温的冷却水,当塔口处的干热空气被降温后开始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不断加速,最终推动位于塔底的涡轮机发电。

据测算,它的每度电的发电成本仅为目前以色列电价的1/3,比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都便宜。它不仅发电成本低廉,而且还可用于海水淡化,成本只有现在海水淡化的一半,产生的淡水可用于灌溉和养殖等,这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再生能源技术装置。

3.开发移动式风力发电系统。

俄罗斯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研制出小型移动式风力发电系统,能装在一个集装箱内,用汽车装载或直升机悬挂运至急需供电的地点,然后打开集装箱顶盖,拉出风力机的风车后,其折叠的叶片能在一种水平传感器的指引下,依风向自动展开、旋转,旋转的圆周半径约7.5米。它能带动发电机持续发电,功率为30千瓦时,可满足一个小村庄的日常用电。

4.开发气球风电机。

加拿大安大略湖的马根电力公司开创独创性的发电方式,开发一种气球似的机器,可以在300米的空中利用风来发电。这种电线系着的涡轮机比传统的塔式涡轮机便宜,且在如此高的空中更能利用风能,甚至在地面上没什么大风的地区都能使用。

此发电机看起来像一种软式飞艇,只是它不会自由飞行。它被电线系住,从地面升到最高处,在它中心处装有大风扇,可以随风转动。旋转的机械能,经过其两端的发电机转化成电能,电流通过系着的电线传送到地面,再输送给变压器,然后直接给电池充电或输入电力网中。

(四)核能开发与利用领域的新成果

1.开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法国南部小镇卡达拉舍,已开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该项目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的共同建设。这个实验堆,将模拟太阳中心能源产生的模式,通过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新能源。有关资料显示,1公斤核聚变燃料,可以产生相当于1000万升石油的能量。

该项目将耗资100亿欧元,46亿用于反应堆的建设,48亿用于后期开发,剩余资金则用于实验结束之后的拆除工作。欧盟承担其中50%的费用,总部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欧洲局”,负责协调欧盟各国的资金分摊工作。作为项目参与国,中国将承担10%的费用,这是我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

2.合作建造第四代高温气冷核反应堆。

俄国与美国专家,正在合作建造第四代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它的工作温度将达到920℃~950℃,能把反应堆中钚等有害的放射性同位素彻底烧掉,因而是一种安全环保反应堆。同时,它以气体作为堆芯冷却和热能传递介质,与传统的水冷反应堆有所区别。此外,它还有一大优点,能产生大量宝贵的副产品氢。

3.提出冷却处理核废料的新方法。

德国鲁尔大学对处理核废料提出一种新思路:把核废料置于金属容器中,使其冷却到超低温,从而加快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度,使其半衰期缩小到原来的1/100,甚至缩得更多。这样,核废料将在几十年内变为无害,而不是像从前的技术那样需要几千年。

(五)生物能开发领域的新进展

1.发明提高乙醇产量的新技术。

巴西科研人员在乙醇生产过程中采用低频磁波技术,促使乙醇产量显著提高,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相对于化石燃料而言,从玉米或其它植物中提取生物燃料,是前景广阔的能源替代选择。但是由于目前价格较贵,效能又不太高,所以各国科研人员都在加紧探索改进其提取方法。巴西这项新技术的问世,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而言,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该项研究中,巴西坎皮纳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展示了生产乙醇的过程。把制造生物乙醇的原料,如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树枝等,经过酵母菌发酵后,给予频率极低的磁波,由此导致乙醇的产量增加了17%。科研人员同时还发现,乙醇生产的速度也加快,比正常标准的发酵方法缩短了2小时。专家表示,结果表明磁波可以引起乙醇产量的改变,而且这种方法很容易在工业领域大规模推广。

2.推出制造生物燃料丁醇的新技术。

华盛顿大学和农业部的科研人员,先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难以降解的木质纤维原料进行处理,使之更容易降解。接着,把这些木质纤维原料放入沼气池,与数千种不同的微生物混合,使纤维分解由生物质能转化为丁酸。然后,再把丁酸放入专用的发酵器,使之转化为丁醇。

木质纤维原料来源丰富,是可再生的。特别是,像玉米棒芯纤维和外皮、稻草、木质茎、以及其他农业残余物等废弃物,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它们都可用于制造生物丁醇。用木质纤维生产丁醇,可使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原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这种生物质属于碳中性,所以不必担心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

它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不必与人争粮,还能减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在国际粮食安全受到冲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用海藻炼出“生态石油”。

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该国阿利坎特市生物燃料系统公司,利用绿藻生物研制出,能在不断循环中吸收二氧化碳的可再生“生态石油”。

研究人员挑选了大约30种绿藻生物,用太阳光、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磷和氮对它们进行培育。这种人工环境没有剧烈的气温变化,也没有洋流,绿藻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大大加快。通常海洋环境中绿藻生物的集中程度为每毫升300个,但人工环境可以将绿藻培育数目提高到每毫升2亿个。

把这样的藻类细胞个体装在特制的培养液中,每隔12个小时,这些个体就会一分为二。研究人员每天将培养液倒出一半,将倒出的液体经过离心后留下有机物质,再用水灌满圆桶,以便剩余的细胞个体继续繁殖。分离后的有机物质呈糊状,用于提炼或者干燥碳化。

每1千克这种有机物质团含有5700千卡热量,就像煤炭一样。它可以用来发电,而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可以用来培育在另一边工厂生长的“生态石油”,两者互相供应原料,互为补充。

生物燃料系统公司,现在已经做到,在2立方米的水中,每天生产6公斤“生态石油”。这比种植大豆等生物燃料作物的效率高出数千倍,而且使用土地面积少,侵害性也不大。该公司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生态石油”为燃料的电厂,发电能力为3万千瓦。

4.发现可用来快速制造生物燃料的真菌。

荷兰从事生物燃料生产的公司,目前已经普遍能够从谷物和甜菜等农作物中提取出糖的成份,并进而制成生物乙醇。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制造工艺,他们希望能把麦麸、稻草以及木材等众多富含纤维的物质,都纳入原料范围,使它们也能用来生产乙醇。

为此,荷兰的酒精生产商皇家内达尔科公司、代尔夫特大学以及伯德工程公司,共同组建了一个科研小组,经过不懈努力,居然在大象的粪便里,找到一种有着奇特功效的真菌,它可以帮助人们制造出一种酵母。通过该酵母,可使木材中的糖份得到高效率发酵,快速地转化为生物燃料。

(六)波浪能开发领域的新成果

1.研发出海洋波浪发电机。

英国苏格兰海洋能源有限公司研发出一种海洋波浪发电机。其波浪能量转换器是一个固定于海底的圆筒形浮标,位于波浪中的充气套管与底部的缸体上下运动,即可将动能转化为电力。当一个波峰到来时,缸顶与上部“浮子”压缩气缸来平衡压力。相反,波峰过后,汽缸膨胀。这种相对运动在浮子下部的缸筒内转换为电流,通过液压系统及电动发电机组发电。该装置结构简单,利用现有水下技术,使用与维修都较容易。

2.研制出低成本高效率波浪能发电新技术。

以色列一家公司,发明了一个采集波浪能的系统装置,它主要由面向波浪的采能板和与岸堤相连的连接杆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当波浪来临时,推动采能板后退,波浪下沉时,采能板随之前进,因此,每一次波浪,都能够导致采能板作前后两次位移,由此推动与之连接的连杆作前后运动,产生机械能。

该公司通过在以色列迦法海岸,建造的实用性发电系统装置的全面试验,已经拥有建造1万~5万千瓦波浪能发电厂的系统技术。

(七)地热资源开发领域的新进展

1.重视地热资源利用。

瑞典全国约有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冬季漫长而寒冷。每年用于取暖的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供应总量的24%,所以特别重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瑞典地源热泵利用在世界排名第二,超过一半的地区,供热、供暖系统均采用地热或工业废热产生的蒸汽或热水,地热取暖已逐步代替燃油进入千家万户。

2.积极开发地热能。

澳大利亚存在大量能够产生地热流的放射性花岗岩,同时在地理板块变动中,澳大利亚正逐步靠近印度尼西亚,引起水平方向上的挤压,通常会产生近水平裂缝及断层,造成干热岩广泛分布,而干热岩是地热能的基础。

2007年,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家,对本国5000米深度以内的地壳高于150℃的地热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如果按照澳大利亚现有的电能消耗计算,只需5000米深度以内地壳1%的能量,就可供澳大利亚使用2.6万年。不言而喻,澳大利亚蕴藏着巨大的地热能。

近年,澳大利亚正在积极推进地热能开发。例如,因纳明卡地区的地球动力能源公司在沙地上打下深井,引地下水通过干热岩从而产生水蒸汽,然后利用水蒸汽发电,这样的发电过程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这家公司表示,因纳明卡地区蕴藏的地热能,相当于目前世界所利用地热能的总和。

(八)可燃冰领域开发的新进展

可燃冰又称作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矿物型能源。它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冰态固体物质。其能量密度高,杂质少,燃烧后几乎无污染,而且矿层厚,规模大,分布广,资源丰富。开发可燃冰资源的新进展主要有:

1.对可燃冰开采技术进行科研实验。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湖沼研究所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对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工艺进行科研实验。

据介绍,可燃冰通常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固态化合物,以往发现的地点多是海洋和北方的冻土带区域,近日发现贝加尔湖湖底也有这类矿藏蕴藏。

可燃冰可能会成为未来一种可替代能源的原料,但对它进行开采并非易事,主要的困难在于它的特性:只有当可燃冰温度升高,冰块融化,天然气才从水中分离出来。

参与研究的专家表示,这次项目组对可燃冰科学原理的研究,是针对可燃冰开采技术进行的。目前对贝加尔湖底的可燃冰开采技术进行科研实验,目的是将其研究成果应用推广到其他地方的同类资源的开采上,并非仅仅针对贝加尔湖。

2.研究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方法。

目前,日本用两种方法开发可燃冰:一种是注入温水将可燃冰融化后抽出,另一种是通过减压将其挖掘出来。日本经济产业省认为,减压开发方法比较廉价,很有可能采取这种方法将其投入商业化生产。

张明龙名家工作室供稿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