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名家讲座 > 正文

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理论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7日 06:44:36  浏览量:

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理论

一、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理论概述

在世界经济思想宝库中,关于如何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我国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就有大量记述。西方古希腊的思想家也做过不少研究。但研究近代工业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集聚的著作,其出版时间,距今还只有200多年。

19世纪后半叶,龙哈德以钢铁工业为样本,发表了两部著作,对厂址选择问题做了深刻的探索。他在《国民经济学说的数学论证》(1885年)一书中,首次提出区位三角形原理,阐述了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的一个重要思想:假设某空间存在一个原料产地、一个能源基地和一个消费市场,把三点联结起来就形成了区位三角形,工业企业的所在地应该位于这个三角形内。

阿尔弗雷德·韦伯在龙哈德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理论的研究,对区域产业成长与集聚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为这一理论的来源之一。1909年,他出版了专著《工业区位论》,围绕工业区位,首次分析了工业产业的区位选择和合理分布状况,以及区域工业集聚等问题。此后,对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理论和工业集聚理论做出较大贡献的,还有胡佛的《经济活动的区位》(1948年)、艾萨德的《区位与空间经济》(1956年)和纳斯的《地域经济学》(1968年)等著作。这里,着重分析韦伯的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理论。

二、运费最小的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理论

(一)决定运费的主要因素

韦伯认为,在原料产地、能源基地与消费市场一定的情况下,运费最低的地点可以带来最大利润,是企业选址的最佳地点。他指出,决定运费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运送货物的重量和运送距离。为了便于分析运送货物的重量,他把工业原料分成两类:

1.广布原料。指各地广泛分布、没有稀缺现象的原料。如空气、阳光、水、泥土等。

2.偏布原料。指只分布于少数地点的原料。如原煤、原油、铁矿石等。它又可分成两类:一是偏布失重原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剔除部分废料或下脚料,只有部分重量转移到成品中的偏布原料。二是偏布纯原料:加工过程可以把全部或大部分重量转移到成品中的偏布原料。

(二)企业选址的原则

为了尽量减少运费,企业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使用广布原料越多的企业,应越接近消费市场。

2.使用偏布失重原料越多的企业,应越接近原料产地。

3.主要使用偏布纯原料的企业,可在原料产地或消费市场之间灵活选择。

如果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分散在许多点上,企业不能单纯依据原料运费来确定布局,可通过区位多角形求得引力最大的方向来选择最佳地点。韦伯根据龙哈德的区位三角形原理,假定某企业的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分布在平原上的三个不同地点,企业的最优区位应在三角形的中间。

(三)其他学者提出的完善措施

韦伯模式舍弃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缺乏实用性。针对这种情况,胡佛和艾萨德等学者提出了改善办法,主要是增补其他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原料或成品易碎、易腐、易爆情况,成品加工后过大过重难以运输等;还用按运价换算的重量代替自然重量。改善后的企业最优选址原则是:

1.在原料产地、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等多个点上,如果有一个点的换算重量比值超过其他各点之和,企业的最优区位应在这一点上。

2.如果没有一个点的换算重量比值超过其他各点之和,应按照运输网分布的特点以不同原则确定企业最优选址。

⑴中位点原则: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分布在一条运输线上,企业的最优区位应在中位点上。

⑵联结点原则: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分布在不同运输线上呈放射状态,企业的最优区位应在三者的联结点上。

⑶运费最低点原则: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之间的运输系统出现一个封闭的环线(类似阿拉伯数字的69),有两个以上具有某种区位优势的点坐落在环线上,只能通过计算运费最低点来确定企业的最优选址。

三、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工业产业区域布局理论

韦伯对劳动力费用如何决定工业产业区域布局问题的研究,是按照以下程序来进行的:首先提出独创的等费线概念,接着指出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区位点具有产业布局优势。在此基础上,阐明临界等费线的内涵,指出突破运费、劳动力费用等各种临界等费线的费用最小区域,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吸引力最强。

(一)等费线概念

1.等费线的定义。

韦伯认为,把费用相等的点连成线,形成环绕原料、能源产地和市场的等值圈,这条线就叫等费线。

韦伯指出,同种费用可以环绕不同地点形成等费线。就运输费用来说,可以环绕不同的原料产地形成等费线,也可以环绕能源基地或产品市场画出等费线。如果ABC三个产地每吨原料运价相同,但矿石品位不同,加工中分别失重60%50%40%,按每吨成品的矿石运费画出的等费线将具有不同密度。如表2-1


2-1:原料失重率不同导致的等费线差别

原料(吨)

失重率

成品(吨)

运费(元)

101条等费线(条)

A=750

60%

300

750

75

B=600

50%

300

600

60

C=500

40%

300

500

50


上表可见,以每吨成品计算,A产地矿石运量最大,费用最多,等费线密度最高;B产地次之,C产地等费线联结范围最远,密度最低。

这里以RM1RM2分别代表两个不同地点的原料产地,以M代表市场。假设RM1RM2生产的都是失重原料,它们的失重率相同均为50%,而原料和产品每吨运价相等。

以市场M为中心的费用等值圈,表示单位产品(假定1吨产品)运往市场的运费。环绕第一原料产地RM1和第二原料产地RM2的费用等值圈,表示生产 1个单位产品(假定1吨产品)所需原料的运费。 由于原料是失重的,而产品是纯重的,所以环绕原料产地RM1RM2的运费等值圈的间距,比环绕市场M的要密得多。

2等费线的类型。

根据韦伯的观点,不同的费用可以形成不同的等费线。上述分析可知,从运费最小点出发向外移动,可以形成运费逐步增大的无数条等费线。同理,如果从劳动力费用最低点向外推移,可以画出无数条工资逐步提高的等费线(见图2-3);从城市向农村考察房地产租金变化情况,可以形成许多条租金逐步减少的等费线。

韦伯说,不同等费线在一定空间上可以出现交叉或重叠现象,使一些可以相互替代的区域经济活动处于临界状态。

(二)劳动力费用最小点的产业布局优势

韦伯指出,工业企业选址不仅要考虑运费大小,还要考虑劳动力费用高低。企业究竟开办在运费最小的地点,还是开办在劳动力费用最低廉的区域,主要看两种费用对生产总成本的节约程度。

假设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地点,与运输费用最小的地点不一致,如果企业搬到工资水平最低地区节省的劳动力费用,大于由于搬到新地点原料和成品追加的运费,企业就可能离开或放弃运费最小的地点,转移到劳动力最低廉的区域。

假定A点是等费线内运费最小的点,而等费线外的B点,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比A点低3个单位,如果到B点需追加的运输费用只有2个单位,甚至只有1个单位,那么从A点搬到B点就能提高经济效益,说明B点是一个总费用较低的位置。

一个企业到底由劳动力成本还是由运输成本决定配置地点,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其中主要应该考虑的是劳动力系数的影响。所谓劳动力系数,指劳动力成本指数与所需运输的总重量的比值。而劳动力成本指数即为每个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工资成本;运输总重量包括工业生产需要运输的原料和成品的总重量。

(三)临界等费线

韦伯阐述道,不同等费线,在数值相同时,出现交叉或重叠的点联结成的等值圈,叫临界等费线。

如果企业搬迁后节省的劳动力费用等于由此追加的原料和成品运费,便处于临界等费线状态。此时,运费最小点与劳动力费用最小点,对企业具有相同的吸引力。

临界等费线是分析工业企业区域空间布局的有用工具。企业费用支出的各项内容,在不同区域是有差异的,它们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临界等费线。如企业由城市转移到农村而节省的房地产租金与相应追加费用等值时的连线;企业由高税收地区搬迁到低税收地区获得的税收优惠,与追加的运费、销售成本等值时的连线。突破各种临界等费线的费用最小区域,对企业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四、韦伯的工业集聚论

韦伯在研究工业产业区域布局过程中,提出要加强对产业集聚及其区域经济集聚的探索。他在《工业区位论》中,系统地阐述了集聚经济理论。

(一)集聚的内涵

韦伯认为,集聚实质上是工业企业在空间集中分布的一种产业区域配置方式,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经济效果。集聚可以分成两大类型:

1.自然集聚:由于港口、交通枢纽和大城市等自然因素而导致的工业企业集聚。

2.纯集聚:为了集聚的经济目的而产生的工业企业集聚。它与位于一个港口、交通枢纽和大城市所造成的自然集聚现象不同。

韦伯认为,纯集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企业的规模效益、协作效益和外部经济利益的增长。一个企业获取集聚经济收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的集聚程度,从而降低成本;一是选择与自己有密切关联的企业一起配置,可以共同使用专用设备,共同利用劳动力市场,共同使用公共设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企业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

韦伯在阐述集聚概念时,还分析了企业或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这为后来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说,像劳动力费用可以克服运输费用最小的区位引力一样,由集聚形成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使区位优势偏离运输和劳动力指向。如果一个企业由集聚节省的费用,大于因其搬离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而追加的费用,它就将按集聚指向进行新的配置。

韦伯仍用等费线方法分析集聚产生的区位引力。假定某空间内有3家企业,它们各自存在多条临界等费线。如果3家企业的临界等费线不交叉,就不会产生集聚现象。要是它们的临界等费线相互交叉形成一个重叠区域,就会在这个重叠区域内产生纯集聚效应,形成工业企业集聚区。

假定企业由集聚增加3个单位的经济利益,那么以此经济利益形成的等值线就是集聚产生的临界等费线。如果3家企业搬迁到集聚区需增加的运费和劳动力费用都小于3个单位,比如A企业为2个单位,B企业只有1.5个单位,C企业是2.2个单位,它们就会迁入集聚区内,

五、产业布局指向论

韦伯的工业区域布局理论为基础,胡佛、艾萨德等人推进了产业布局指向论的发展,美国学者纳斯的《地域经济学》(1968年出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费用指向与利润指向的统一问题。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产业布局指向论的相关内容。

(一)产业布局指向概念与类型

1.产业布局指向的含义。

产业布局指向,是指某种因素对某种企业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企业相应地被吸引到某个区位上。[1]

不同的工业企业,在原材料、劳动力、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销售市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使它们在选择布局地点时,表现出一定的指向性。

2.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

产业布局的指向有很多形式,其中主要有:⑴天然资源指向,包括原材料、燃料、廉价电力、富矿、优良水质、港口及交通运输枢纽等指向。⑵知识资源指向,要求区域内分布着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⑶资本资源指向,要求区域内资本富集程度高,融资渠道四通八达。⑷劳动力资源指向,包括廉价劳动力和特种技术劳动力指向。⑸运输费用指向,主要取决于运送货物的重量和运送距离。⑹市场指向,包括中间产品市场和最终消费品市场指向。⑺配套产业指向,上下游产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对产业整体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各个过程中,可以增强互补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益,是吸引企业前来加盟的一个重要因素。⑻同业集聚指向,同类企业集聚在一起相互竞争,不仅可以刺激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得规模经济。⑼优惠政策指向。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指向。

(二)正确认识区位指向问题

产业布局指向形式的划分,仅仅是为了方便理论研究的需要。实际上,一个经济空间可能拥有多种吸引企业落户的因素,而一个企业的选址也可能受到多种指向要求的影响。不过,在一定条件下,某个区位对企业最有吸引力的因素,总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进驻北京中关村的外资企业,大多属于知识资源指向性选址的结果。中关村是我国知识资源特别是科技智力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如今,它拥有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213家,包括我国最高科研水平的中国科学院所属的40多个研究机构,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约30万名在校大学生。在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36万名从业人员中,有6万人从事高级研发工作。中关村特殊的区位条件,吸引生产链上具有知识资源指向要求的企业,纷至沓来。这里已有外资企业2000多家,其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IT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特别是,许多企业是以设立研发机构形式进行投资的。知名的微软亚洲研究院、贝尔实验室、朗讯实验室、IBM、摩托罗拉研究院、诺和诺德(中国)研究发展中心等都设在中关村,这里集中了外国企业驻京研发机构的50%以上。




[1] 刘再兴:《工业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