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名家讲座 > 正文

北欧固体废弃物处理研究的新进展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09:39:25  浏览量:

北欧固体废弃物处理研究的新进展

一、处理及利用垃圾的新成果

(一)处理垃圾的新信息

1.培养居民形成垃圾处理的良好习惯

着力培养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良好习惯。20124月,有关媒体报道,瑞典王国,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有安宁王国的意思。这个北欧最大的国家,坐落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北与挪威为邻,西南和丹麦隔海相望。由于风光迷人、环境优雅,近些年来,瑞典常被联合国或欧美杂志评为全球最宜居住国家之一。

14个大小岛屿及一个半岛组成的首都城市斯德哥尔摩,水道纵横,桥岛相连,更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称,2011年还从35座欧洲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座被欧洲委员会授予欧洲绿色之都称号的城市。

一座城市的清洁,与市民自觉保护环境、合理处理生活垃圾的好习惯不无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瑞典政府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斯德哥尔摩垃圾管理协会的尼尔斯说,一开始的五六年,大家也嫌麻烦,还是把垃圾一股脑儿扔到垃圾箱。政府曾采取措施,设定监督员在垃圾收集中心监督,抓到未按规定分类的,就要进行罚款。但这种惩戒性的做法并不受欢迎,所以没有实施下去。

后来,政府和各环保组织,在不遗余力地向大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想到从娃娃抓起,教育小学生们垃圾分类及循环利用的好处,再由孩子回家告诉大人,在言传身教和互相监督中逐渐形成家庭传统。为了方便市民辨识,垃圾管理部门还重新设计了垃圾桶的投放口形状,如瓶罐垃圾桶设成圆孔状,扔纸盒纸箱的垃圾桶设成扁平状,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资源错置的现象。

瑞典人家的垃圾桶大致分成四五格,分别盛放有机垃圾、金属、玻璃、纸类等。社区垃圾收集站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容器,方便对号入座。此外,大纲之下还有细则。比如,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要分开,新闻纸(报纸)和其他纸张要分开,牛奶盒要冲洗干净,不能留有奶渍,指甲油、颜料、化学物品等不能回收,要投放到专门收集点……如果对垃圾分类有任何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归类,居民可以打电话到垃圾处理信息中心、或者上管理部门网站寻求答案。

尼尔斯介绍道,斯德哥尔摩市内约有7.3万个垃圾收集点,涵盖了14座岛上40万户住宅和别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周由承包商派出的清运卡车收集一次,如果承包商没有尽责,会立刻被判出局。至于有害垃圾,有专车每晚在100个固定点巡回收集。

清运费用遵循按量计费的原则,即垃圾产生少,缴的钱就少。额度由市议会决定,业主承担,住户分摊。根据统计数据,一个瑞典人平均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有480公斤。一般,一栋别墅每年缴费约合200220欧元。

当然,住户也可以选择自己把垃圾投递到收集总站。布朗玛垃圾回收站是瑞典最大的回收中心之一,距市中心约15分钟车程。居民们可以自己开车,把已经用分类袋装好的垃圾送到这里来。相比专车收集,这样做或许省不了太多钱,也没有额外奖励,但这显然已成为一些居民乐于选择的生活习惯。

记者看到,一对年轻夫妻自驾车来到收集中心门口,将车停好,从后备箱中取出5大袋垃圾,放到收集站免费提供的小推车上。收集站好像一家大型超级市场,树了许多蓝色标牌,上面指出对应的垃圾投放口接纳什么样的垃圾,细则上还有更加详细的说明。年轻夫妇只要推着小车找到对应投放点,把垃圾送入蓝色箱子即可,轻松利落。整个收集站,没有想象中的异味。

尼尔斯又带记者走进垃圾站的一间小房间,里面有几排货架和橱柜,分门别类地放着杀虫剂喷雾罐、灭火器等废弃物。他说:这是专门收集有害垃圾的,你只要把垃圾放到这里的柜台,就可以走人。剩下的会有穿制服、戴手袋的专职人员来处理。

在斯德哥尔摩,一共有5个像这样的大型收集站,几乎全年开放。

2.探索垃圾处理方式的新进展

⑴建成垃圾生物气体处理中心。20041026日,芬兰全国最大的垃圾生物气体处理中心,在其南部城市埃斯波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座垃圾生物气体处理中心,位于距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25公里的埃麦斯索奥垃圾处理场。该垃圾处理场建于1987年,占地190公顷,是北欧最大的垃圾处理中心,主要负责处理和掩埋赫尔辛基市区的各种垃圾,并同时回收可利用的垃圾。

埃麦斯索奥垃圾处理场所掩埋的垃圾,经过多年分解,现已变成了垃圾生物气田,每小时可产生7000立方米的生物气体。利用这种生物气体发电和生产热能,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效应和垃圾所产生的臭味,而且还能获得廉价的能源。

新建成的垃圾生物气体处理中心,首先通过吸井回收生物气体,然后再通过长达11公里的输送管道,把生物气体送到基文拉赫蒂热电厂。该热电厂有新建的芬兰使用垃圾生物气体作为燃料的最大供暖锅炉,为周围居民供热,它可满足埃斯波市居民每年8%的供热需求。

⑵运用电脑控制垃圾处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内容。20133月,有关媒体报道,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哈姆滨湖城,拥有陆地面积1.6平方公里,居民1.8万人,近年成为斯德哥尔摩智慧城市项目最大的近郊发展工程,同时,近两年起步建设的皇家港口新区(面积为2.63平方公里)也沿袭同样的理念来打造智慧城区。这两个城区,都被官方认可为斯德哥尔摩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志和典范。

哈姆滨湖城信息中心负责人玛琳娜·卡尔松表示:如何使用有限的城市资源和能源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又保证资源可持续以及循环利用,才是智慧城市最大的挑战。

在哈姆滨湖城,能看见一排电子垃圾桶,分别用于接收食物垃圾,可燃物垃圾以及废旧报纸等不同类别的垃圾。垃圾桶通过各自的阀门与同一条地下管道相连,阀门分别在每天自动打开两次,不同类别的垃圾进入地下管道,并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被输送到远郊,在电脑的控制下自动分离并输送到不同的容器里,按需要循环利用,整个过程都是通过电脑控制。

玛琳娜指出,这个系统提高了垃圾传输和处理速度,以及再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程度相应提高了。玛琳娜继续说道:这就好比把一个装着技术、设施、行为、环境等等的大盒子,放到可持续性这么一个托盘上。

3.探索垃圾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探索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产生污染的新技术。20132月,有关媒体报道,瑞典对待废弃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通过不断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来减少其污染,提高回收效率。

瑞典处理废弃物有四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如果确实不适合焚烧的,再掩埋。由于在废弃物回收、生物处理、垃圾焚烧领域都科技先进,最后填埋处理的比例不高,而且逐年下降,2004年瑞典有9.1%的垃圾需要填埋,到2008年只有3.0%了。

相比填埋垃圾的逐年下降,现今垃圾焚烧技术在瑞典的应用就广泛得多了。2008年,瑞典48.5%的垃圾通过全国22个垃圾焚烧中心进行焚烧处理,通过垃圾焚烧产生了13.7兆瓦时的能量——大多数用作取暖。2008年瑞典通过垃圾焚烧为81万户家庭供暖,占全瑞典供暖能量的20%,此外剩余部分能量为25万户中等大小的家庭提供了日常电能。

因为垃圾焚烧会产生烟气排放和固体残渣,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垃圾焚烧在瑞典也曾引起过很大争议。1901年,瑞典就已建立第一个垃圾焚化厂,到20世纪70年代,瑞典全境已建成27个规模不同的焚化中心。之后,随着公众对环境关注日益提高,瑞典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法规,27个垃圾焚化厂中的20个进行了技术升级或部分重建,其余7家由于无法达到标准而最终被陆续拆除。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投入,目前瑞典垃圾焚烧厂的有害气体排放已大幅下降。1999年,检测机构曾对瑞典22家垃圾焚化厂进行取样化验,其二恶英排放量最低的仅为0.14奈克/(I-TEQ,国际毒性当量标准。1奈克等于十亿分之一克),在此标准下,全年瑞典焚烧垃圾排放的二恶英总量为3克~5克,相比其他二恶英来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良好的垃圾分类体系,也是降低二恶英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垃圾收集后的运输流程上,瑞典也有很多先进技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例如恩华特公司发明的自动垃圾收集系统。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瑞典工程师在使用吸尘器打扫房间时,问了自己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可以用吸尘器来吸灰尘,却没有大型的吸尘器来吸垃圾呢?这催生了他的灵感:1961年,全世界第一套真空自动垃圾收集系统开始在瑞典的索莱夫特奥医院安装运行。

如今,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在瑞典随处可见。这是一套密闭式的系统,由地面的垃圾箱和一系列隐蔽在地下的竖井和管道组成。垃圾筒直接连接地下运输管道,管道中根据垃圾收集的频度,预设了刮风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各个管道就像大型的吸尘器一样被定时开启,各种垃圾就被吸入中央收集站。

使用自动收集系统一方面减少了二次污染,垃圾在投入垃圾箱后的极短时间即被处理,大大减少了次生污染的可能,也避免了垃圾车运行带来的环境影响。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医院、机场、宾馆等场所,更能有效提高环境服务水平。

(二)利用垃圾的新信息

1.探索以垃圾为原料发电的新进展

⑴开发把垃圾转化为热电的先进技术。201211月,国际公共广播电台(PRI)报道,有个国家喜欢把邻国的垃圾收入囊中,它就是瑞典,该国每年进口大量垃圾。这并不是助人为乐,而是将垃圾转化为热能,为成千上万户家庭供暖供电。而那些垃圾出口国,还得倒贴钱。

垃圾处理是全世界面临的一道难题,目前尚无通行的高效、环保的处理办法。虽然确实有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一说,但实际上被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少,并且处理过程中极易对环境产生危害。

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统计,美国仅在2010年就产生出2.5亿吨垃圾,其中只有34%得到了循环利用,剩下的相当一部分被填埋掉了。

当今,填埋是很多国家处理垃圾的通行做法。其优势是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较好地实现了地表的清洁化。但填埋的垃圾容易残留大量细菌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重金属等隐患,垃圾渗漏液也会长期污染地下水资源,贻害无穷。许多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填埋垃圾。

报道称,瑞典在垃圾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该国最终只有4%的垃圾以填埋方式处理。其他垃圾则均经过垃圾处理厂将垃圾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目前,瑞典垃圾处理厂产生的热量,为瑞典1/5的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能量,产生的电能供25万户家庭用。瑞典千家万户使用的热水、暖气和电能,要归功于垃圾处理站。

这种将垃圾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很高,高到瑞典本国的垃圾已经不够用。瑞典环保署高级顾问卡塔里娜·奥斯特伦表示:我们能够处理垃圾的量,超过了产生的垃圾。就这样,瑞典盯上了别国的垃圾。

统计数据显示,瑞典每年进口的垃圾量达80万吨之多。由于欧盟在环保方面要求很高,垃圾处理问题一直令欧洲各国政府头疼,出口垃圾是种最省事的做法。

瑞典总是能与盛产垃圾的国家一拍即合,以极小代价获得垃圾。大多数进口垃圾来自邻国挪威。此前,挪威人一直习惯于用填埋法,但这样做反而成本更高。挪威政府想了想,还不如直接把垃圾交给瑞典,虽然挣不了什么垃圾出口费,总归还是划算的。

瑞典方面不仅获得了挪威倒贴的资金,还获得了垃圾中蕴藏的可观能源。除了挪威,瑞典还瞄上了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国家,希望这些国家未来都将垃圾出口到瑞典。

另外,像土耳其、希腊等在垃圾处理方面较落后的国家,也可能与瑞典展开合作。奥斯特伦说:他们没有任何垃圾焚烧厂或是回收利用厂,所以需要找到一个垃圾处理办法。

20世纪40年代,瑞典就开始利用垃圾焚烧厂大量消化垃圾,是当时首批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相对填埋法,焚烧更加彻底、快捷,还能将垃圾转化为热能。但焚烧法的一个劣势是,在垃圾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二恶英。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却有严重毒性,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瑞典垃圾处理厂能够阻止二恶英颗粒逸散到空中,这也是国民放心让本国处理厂大量消化外国脏物的原因。不过,残留在灰烬中的二恶英依然难以处理,而且灰烬中还残留有大量重金属,必须进行填埋。瑞典不想惹这个麻烦,因此含有毒物的灰烬会被悉数运回挪威等出口国。

报道同时指出,对垃圾焚烧进行再利用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空气污染,因此瑞典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污染气体排放标准。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瑞典垃圾焚烧站排放的污染气体,已经减少了90%,拿酸雨的元凶硫化气体一项为例,已经从1985年的3400吨,下降到2007年的196吨。

奥斯特伦表示,目前瑞典采用的垃圾焚烧方法,在短期看来虽然很有效,但未来必将被更有效的处理方法取代。特别是未来如果出现能源危机,垃圾的价值就将得到更多重视,那时,挪威可能就不会倒贴钱给瑞典送垃圾了。

⑵政府与企业合作创建垃圾焚烧发电厂。201311月,有关媒体报道,芬兰政府、拉赫蒂能源公司、加工行业服务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卓,以及分销商四方共同合作,在芬兰南部城市拉赫蒂建立凯米贾维二期电厂,并由美卓提供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和美卓自动化控制系统,用固体回收物进行发电和供热。它从2012年投入运作至今,已经产生了50兆瓦的电力和90兆瓦的热能。

固体回收物燃料,实际上就是垃圾。而相应的发电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垃圾焚烧发电。这家电厂所采用的是垃圾焚烧发电中比较常见的流化床燃烧技术,但在此基础上,美卓又为循环流化床做出了一些改变,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垃圾在经过900℃的高温流化床中燃烧至气化后,会被导入400℃的环境下冷却,使气体中的杂质凝结成颗粒。接着,气体和颗粒的混合物会被一同输送至过滤装置,颗粒物质以及燃烧产生的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在此被吸附到过滤装置之上变成灰状物质,与气体产生分离。而燃烧所产生的水则会被送回前一步骤,用于帮助气体冷却。

拉赫蒂能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雅纳·莱托维塔说:那些有害的物质重新被固化,并沉到锅炉底部,那些不必要的粒子,例如金属化合物和碱,也在气体冷却的同时被去除了。这两个步骤保证在气体燃料生成前,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已大部分被去除,保证了燃料燃烧发电时的无害化,也让凯米贾维二期电厂的电变得更干净。接下来的过程与普通的发电比较相似,这些可燃气体进入高效蒸汽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带动蒸汽涡轮,从而产生电能和热能。

直观来看,因为发电燃烧的气体本身,就已经足够纯净,所以即使不在最后添加过滤装置,从烟囱中也不会看到浓烟排出。但是,仅凭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净化步骤,并不足以使整个发电过程保证干净。

燃烧垃圾发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一直以来,它的问题在于焚烧物中会产生有毒物质,如硫氧化合物、氮氧化物、氯化氢气体、粉尘和残渣中的重金属,特别是氧化反应产生剧毒有机物二恶英。对此,目前普遍采用的办法是加强燃烧后的过滤净化,保证在最终的排放物中,有毒污染物成分降到最低。而凯米贾维二期电厂最为不同之处,在于燃烧之前,就保证原料已经达到了纯净化,这在全球尚属首例,2012年,它凭借创新的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排放,以及可复制性,被芬兰能源产业部门授予了气候行动的年度奖项。

事实上,在被存入两个7500立方米的燃料仓,正式进入焚烧气化过程之前,这些成吨的垃圾还要经历一道重要工序。莱托维塔说:我们会在实验室中检测每一车固体燃料。可以看到,在普通的气化方式下,高温高压燃烧会产生大量非常肮脏的废料,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转,因此他们不得不降低温度和压力,但这同时也遏制了产电效率。但是,我们使用的能源相当纯净,这使得燃料能够在高温下进行充分的气化,并更高效地产生电力。

固体回收燃料的原材料,主要从工业、零售业、建筑工地收集而来,同时,每家每户的部分生活垃圾也是收集的目标。当然,这不需要发电厂自己动手收集。拉赫蒂的固体回收燃料,主要来自于芬兰南部的原料供应商库乌萨科斯基。从发电厂角度来说,这样能够保证原料获取的效率和稳定性,因为一旦检测出原料成分出现问题,他们就会直接与供应商交涉,甚至退货。

但仅靠原料供应商来实现分类是远远不够的。美卓总裁帕西·莱恩所指的分类,实际上更为源头,就是居民和商户们对待日常垃圾就能做到干湿分离,当可燃物与不可燃物、金属、玻璃在丢弃时彻底分开,大规模地实现拉赫蒂模式才有可能。

在这点上,芬兰已经做到了。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莱恩认为,将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料进行发电,一个比较独特的优势,就是只要保证原料供应足够,就可以24小时运作,而风能、太阳能都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停产情况。此外,发电厂能够在当地采购燃料,对当地的就业也有一定帮助。

当然,不论对环境的意义多大,作为电厂,盈利是一个始终不能回避的问题。事实上,作为同样是燃烧某种废弃物质的生物质能源,一直以来面临着盈利的困难。不少地方有这类例子,如长期以来,生物质能源厂商大多都需要依靠政府的补贴政策,才能维持。

不过,芬兰的电力市场可能有些不同,发电厂的下游买家并非国家所掌控的电力网络,而是各个电力能源供应商,这意味着,除了给本地或者本国使用,国外的市场也是拉赫蒂能够努力的方向,并且莱托维塔透露,拉赫蒂正在这么做。

不过,莱托维塔也提到,电力并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她说:事实上,目前每度电的售价并不高,因此,我们的主要盈利点并不在于发电,供热才是最大的收益来源。我们直接将供暖输送到拉赫蒂地区,我们掌握定价权,并且直接向终端用户收费。当然,对于供热市场的需求,冬季总是好过夏季的,不过相对有利的是,对于地处北欧的芬兰来说,冬天总是显得特别漫长。

这可以说是焚烧垃圾发电的一个主流盈利方式,正在被大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所采用。莱恩从加工设备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角度出发说:如果能够同时把电和热利用起来,那么就是一个可以盈利的方式。

目前,凯米贾维二期电厂所生产的电力,主要覆盖于拉赫蒂地区,一个小时就能气化360立方米,相当于两辆重型卡车装载量的固体回收燃料。为了满足源源不断的原料需求,紧邻凯米贾维二期电厂的原料输入口,已经建起了一座固体回收燃料的处理厂房。

事实上,在芬兰的邻国瑞典,已经出现了因为垃圾处理的效力太强,首都斯德哥尔摩已经开始每年向国外进口80万吨垃圾,用以维持焚烧垃圾以电热能源供给的情况。但另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最近的文章显示,全世界人口每天制造的垃圾大约为350万吨,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到2100年每天全球就会新增1100万吨生活垃圾,让地球成为一个大垃圾场。如果能够将如此庞大的垃圾视为能源资源,通过清洁能源转化方式将其消耗掉,那或许是个不错的结果。

2.探索以垃圾为供暖原料的新进展

使垃圾成为冬季供暖的主要原料。201210月,法国《世界报》报道,由于循环利用太发达导致垃圾紧缺,瑞典计划今后每年进口80万吨垃圾,用于冬季供暖。每个瑞典人都知道垃圾就是能源,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而这一切得益于瑞典先进的垃圾处理循环系统。

瑞典处理废弃物有4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确实不能焚烧的再掩埋。欧盟数据统计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瑞典人制造的生活垃圾中,被填埋的非可再生垃圾只占1%36%可得到循环利用,14%再生成化肥,另外49%被焚烧发电。

在传统小区,回收厨余垃圾,主要靠政府免费发放的厨余垃圾袋和专门设立的厨余垃圾箱。在新建的小区,厨房的水槽下面都安装了餐厨垃圾粉碎机,被粉碎的厨余垃圾通过专用管道输送至地下收集箱,堆积到一定量后,垃圾运输车将其送至沼气厂。每10公斤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可产生相当于约1升汽油的沼气。瑞典许多公共汽车上都有沼气使用标志,它们在高速公路行驶是免费的。此外,保留下来的食物渣滓可制成液态生物肥料。

在欧盟中,瑞典是垃圾焚烧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垃圾被投入1000℃高温的锅炉中焚烧,产生大量热能,通过连接着城市四通八达的供暖管道,为城市居民供暖。瑞典废弃物管理局的资料显示,垃圾焚烧为瑞典人提供约20%的城市供暖,同时满足2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要。以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为例,全市约1/2的暖气供应来自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

长期以来,如何使经济循环起来,是瑞典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企业在政府带动下也积极开发垃圾处理新技术。世界第一套真空自动垃圾收集系统就是由瑞典工程师发明的。依靠地下的真空管道吸走地面垃圾,以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2012年瑞典政府提出,用2030年时间摆脱对石油依赖的目标。环保署官员卡特琳娜·厄斯特隆说,我们不想燃烧更多的垃圾。瑞典和欧盟对垃圾处理的规划是减少垃圾总量,增强垃圾分类,回收更多原料。

二、探索废旧物品回收的新成果

(一)研究废旧物品回收制度的新信息

1.建立完备的生产者回收废旧物品责任体系

20124月,有关媒体报道,在瑞典,垃圾回收不光是消费者的事情,企业生产者也要负责。1994年,瑞典政府提出了生产者责任制,法律规定生产者应在其产品上详细说明产品被消费后的回收方式,消费者则有义务按照此说明对废弃产品进行分类,并送到指定的回收处。这条法令适用于包装、废纸、汽车、轮胎等。生产商必须保证废旧物品的收集、运输、再利用和填埋处理的程序合法化,即必须以健康和环境保护为着眼点来处理废旧物品。

20世纪末开始大量增加的家用电子产品,更新速度比一般产品要快很多,电脑、手机、Mp3,这些产品回收困难,却又包含了大量对环境有巨大毒害的元件。电子产品的印刷电路板(PCB)由玻璃纤维、强化树脂和多种金属化合物组成,而含有铅、汞、镉等元素的纽扣电池,一粒电池即可以污染600吨水。

瑞典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家用电子产品时,已经支付了其报废后的处理费用。而处理废旧家用电子产品所需要的产品基本信息和资料,只有制造商才掌握,所以从道义上讲,制造商们有义务将废旧家用电子产品回收,它们对零配件的再利用也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瑞典,企业要生产或销售电子产品,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回收处理流程,并有相关的处理设备,还要在产品的说明上详细标注如何在使用后将此产品回收。这也正是欧盟针对电子产品回收制订的环保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的核心内容。

《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规定,生产企业对废旧家电有回收和再利用的义务。规定包含的电子产品范围很广,从自动售货机、冰箱、洗衣机这种大件产品,到荧光灯管和MP3之类小物件,一应俱全,并要求在2006年底前完成人均每年回收4公斤以上的目标。瑞典早在该指令规定之前,就建立了完备的生产者回收责任体系,2007年瑞典人均回收17.4公斤的电子废弃物,是欧盟规定的4倍还多。

对于没有能力组建回收再利用体系的企业,瑞典成立了专门机构,如生产者责任制登记公司,使它们可以加入这些机构并交纳会费,让专门机构代为履行生产者责任制的义务。

瑞典的爱立信公司曾对废弃手机进行过示范项目的研究。项目开始阶段,40%的手机零售商店参加回收废弃手机,其中92%的商店希望爱立信公司能加入手机回收系统。

爱立信公司的具体做法是,先由零售商收集废旧手机,然后经人工拆解分成6类,包括塑料、印刷电路板、显示器、电池、电线和其他金属部件,外包装纸壳和使用手册。回收后的塑料将作为建材,用于生产高速公路的隔离墙。电路板中的汞、铜等金属元素另由专业公司提取,有机物如环氧树脂则转化成燃料。显示器在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被填埋。电池将交给电池生产商,部分回用为原材料,部分卖给不锈钢生产商。电线和金属部件中的金属将被提炼回收。外包装纸壳和使用手册等运送到城市集中供热厂作为燃料。

2.建立饮料包装瓶罐的押金回收制度

世界各地的饮料,有各种各样的包装,通常以塑料瓶,铝罐,玻璃瓶居多。瑞典政府为了确保饮料包装的回收率,制定了押金回收制度。在瑞典,任何饮料瓶的标签上都会标示这个饮料瓶的押金,一般是0.5瑞典克朗~2瑞典克朗,在你购买饮料的时候,除了饮料价格外,必须先支付押金。

饮料瓶的回收很方便,一般超市门口都有专用的回收机器,把废弃的饮料瓶分别投进回收机后,就会打印一张小票,上面有这次回收的金额。凭这张小票可以在超市退款或者在购物时直接抵扣购物款。

押金回收制的原理是,通过对产品如果不回收利用而使环境受到的破坏进行估算,进而要求产品使用者预缴费用,以此引导消费者把废弃物纳入正当渠道进行回收。

在瑞典,就消费者层面来说,这一政策还被用于电池等产品;而从生产商层面来说,许多强制回收的产品,在生产之前,就需要向环境保护部门预缴一笔押金,只有在产品经检验达到了回收比率之后,押金才能退还。瑞典实施的这项政策和制度,有效地促进了环保回收体系的建设。

(二)研究循环利用回收废旧物品的新信息

——开发出回收纺织品可循环利用的新方法

201810月,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网站报道,该机构与阿尔托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共同开发出多项可循环利用废弃衣物等纺织品的新型环保技术,所产生的再生纤维可作为纺织业原材料。

研究人员说,他们通过这一系列新技术手段,可将旧衣料、劣质棉、木基纤维、废纸、硬纸盒等再造成黏胶型再生纤维,整个过程不使用传统的二硫化碳等原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方法,可重复回收纺织品67次,而不影响产品质量。

报道称,这一纺织研究项目始于2016年,得到了欧盟以及芬兰多个城市的资助。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讨这些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第一家采用相关技术的工厂正在规划中,预计将可作为纺织业原材料的氨基甲酸酯产品在几年后上市。有关专家指出,这些新的环保技术,将彻底改变纺织行业。

近年来,全球纺织品消耗增长惊人。据统计,2015年全球纤维消费量约9600万吨,到2050年将增至2.57亿吨。欧盟已下令禁止丢弃纺织垃圾,并要求成员国从2025年开始进行纺织品专门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