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甘南藏区考察记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06日 20:40:27  浏览量:

甘南藏区考察记

曹荣庆

相信到过西藏的人都会惊叹于藏族同胞对佛祖的信仰,他们的信仰深植于骨髓,融化于血液,体现在生活,严格于细节,甚至是一种职业,一种终身激情奉献的职业。据说,藏族同胞的家庭中如果有两个男丁,就会让其中更加聪明的那个儿子到庙里终身事奉佛祖,另外一个兄弟则居家事奉父母,并且供养那个出家的兄弟。不仅如此,出家并不是一件“负面”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因此能够出家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此外,在甘南藏区的外围,密集布局的甚至有大屋顶风格的清真寺,每天多达5次的祈祷默念,也反映了回族同胞的信仰的深刻与坚定。)

39I~]E43(Z%K3@U@}7@`F}L_副本1

E4AE~P3B`O_@I)GBYALO@YX_副本2

JQWWX%CIGLEJQERKFA2%T[L_副本3 

早课:转经筒的人们

在藏传佛教中,早上的转经筒是一项重要的早课。犹如内地的赶集,各种穿着的人们行色匆匆地赶到经筒的长廊,左手一小串佛珠,右手挨个转动经筒,嘴里再念念有词,一脸庄严,一身正气。经筒上画满了各种佛教的故事和图案,加上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共同组合形成了经典的佛经,因此,转一圈经筒就相当于念了一遍佛经,由此,作为早课的转经筒,就相当于一早起来就非常虔诚地念上N遍经文。我住脚一旁,看着他们庄严而又神圣地顺时针前行,聆听着经筒转动时吱吱呀呀的曲律,一如听到佛祖的某种喻示。

事实上,藏族同胞这种自觉的宗教仪式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在甘南的拉卜楞寺,我们看见一个妇女在卖藏饼和酸奶,但是在没有顾客的时候, 因陋就简地的墙脚与摊位之间的狭窄通道上注入她的虔诚,一种“五体投地”式的膜拜仪式。

HVRM%I$`1UAX6QH~]OLY}M3_副本5 

当然,同样是五体投地的仪式,更多的藏族同胞选择了“职业化”的方式。有谁知道,有多少藏族同胞朝着布达拉宫及其一系列其他的宫殿的方向,甚或只要有活佛居住的地方(拉卜楞的汉语意思就是“活佛居住的地方”),用五体投地的方式丈量脚下的每一尺土地,以此来表示顶礼膜拜。在拉卜楞寺很外围的公路边,一位老妇就着边上建筑材料,朝着拉卜楞寺主体宫殿的方向,虽然不是完全的五体投地,但其之虔诚溢然。

E[[R2G2(PUDEQRWZ0)Q{{`4_副本6  

当然,真正的职业化的是出家的那些僧侣。他们是“天之娇子”,但也因此被光荣地送进寺庙,皓首穷经,研习佛学各种经卷,全力修身,趋近佛祖。特别是在“辨经”的过程中,其风采也可以说是极具职业光芒呢(可能是无缘,我们错过了郎木寺的辨经会,但也可能是有缘,两个僧侣在正式的辨经结束之后兴犹未尽,走出经堂仍然激烈交锋。这反而成全了我可以用相机纪录这个场景,因为在经堂内部是禁止拍照的)。

~}%EIPT5AR1Y8DTD`DX0E0O_副本7

 VO@Z`)UNIG5%X]O@UQM26~A_副本8

BOYEQGY@M7WF~CM)GO)AIO0_副本9

 在某种角度上来说,藏族同胞的生活是围绕着佛祖而展开的,精神的信仰高于一切世俗的生活。在阿卜楞,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气派甚或金碧辉煌的寺庙,然后是一些低矮的平房院落,但前者是宗教场所,而后者则是僧侣的住所,因而也是宗教场所。真正世俗的所在,只是在山坡另一侧一小片坡地而已。

(_0F2A}]4DZJ{OVAB)40C{U_副本10 

阿卜楞寺全景:除了寺庙,就是僧人的居所,只是在左边的山坡外,有一小片民居

在这样一个信仰“遍地”的地方,信仰真的成了一种“自由取用物品”,至少从我们作为一个“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信仰在这里真是“看之不尽,觉之不竭”。在这里,旅客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症结”:面对如此“看之不尽,觉之不竭”的信仰,我们却是一片干涸的沙漠,在我们的内心,信仰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稀缺因而也就非常“奢侈昂贵”的“经济物品”,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种巨大的“渴望”,到西藏旅游,到藏区拜佛,在内地几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整个阿卜楞寺,真是搞不清楚到底是和尚的阿卜楞还是游客的阿卜楞,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那种降红色的藏袍反而成了一种点缀。

DQ]H~PQY9%FSY7TI]URI]1T_副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