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一位从浙江三门走出的杰出经济学家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5日 10:54:58  浏览量:

一位从浙江三门走出的杰出经济学家

郭金喜、林才溪、曹荣庆


张明龙在1953328日出生于浙江省三门县。父亲张小理是上海天厨味精厂技师,母亲周玉聪在家务农。母亲曾带其到上海跟父亲一起生活,由于母亲对熙熙攘攘的闹市不习惯,5岁时又把他带回乡下。自此,父母两地分居,张明龙上大学前,一直同母亲和张明彩、张明霞、张媛芝三个妹妹住在三门县海游镇下叶村,即现在的三门县城关海游街道湘山村。

小时候,张明龙是三门县教育局数学教研员跟踪观察的数学尖子,理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27月高中毕业时,由于处于“文革”期间,不能直接考大学,只得回本村参加农业生产。三个月后,应聘到海游(城关)中学代课教英语,持续4年多。1977年春天,被录取到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接着,因学校培养经济学师资的需要,尚未毕业就被提前选送到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政治系学习。自此,他一路往北求学,从金华到杭州,再到上海,最后到北京,一步步走进庄严而绚丽的经济学殿堂。



张明龙刚跨进杭州大学校门时,经济学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连商品的定义都不知道。在蒋自强、王荣、吴梦蛟等教授的悉心指教下,他很快转换了思维方式,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转向以抽象思维为主,开始了经济学的最初专业训练。

杭州大学回来不久,张明龙又进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就读硕士生课程,有幸聆听蒋学模、张薰华、伍柏麟、蒋家俊、宋承先、洪远朋、尹伯成等一大批经济学界知名学者的精彩讲授。经过这次较高层次的系统深造,他不仅具备了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严谨认真的学术作风,而且懂得了经济研究方法。其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经济学论文,就是在此期间做的一项练习作业上扩充而成的。



19909月至19927月,张明龙以国内访问学者身份,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博士生课程。他每周按课时规定到导师宋涛教授处听课,并努力完成各项作业,以平均每周精读一本新书的速度,读完经济学博士生重点阅读书籍。他还听过卫兴华、胡钧、孟氧、何伟等教授开设的课程和讲座。这两年,他迎来学术生涯的起飞阶段,修完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课程,撰成个人专著书稿1部,发表论文20多篇,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夯实基础。



至今,张明龙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重要课题研究20多项。在国内文科顶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等发表学术论文360多篇,部分成果被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根据国内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分析,其论文分布在CSSCI(包括曾入选和扩展版)核心期刊126篇,在北大核心期刊171篇,在全部核心期刊源期刊286篇。数十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青年文摘》、《理论信息报》、《经济学周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中国人事科学研究网》等全文转载或摘要介绍。据统计,张明龙已出版个人专著、两人合著和主笔专著60部。



出版的著作主要由两类组成:经济管理类与科技创新信息类。其中:⑴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著作主要有《经济运行与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经济前沿研究》《中国经济前沿再研究》《中国经济前沿三研究》《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经济学新问题求解》《企业产权的演进与交易》《产业升级与创新》《走向市场经济的思索》《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等;⑵经济学教学研究著作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原理及教学研究》等。⑶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著作主要有:《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研究》《区域政策与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创新与区域政策》《区域产业成长与转移》《区域产业发展前沿研究》《促进区域繁荣》《走向区域繁荣的思索》《台州制造业发展研究》等。其他主要是科技创新信息类著作,如《国外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进展》《国外纳米技术领域的创新进展》《美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进展》《英国创新信息概述》《北欧五国创新信息概述》等。

早在1990年,张明龙就主持完成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专题研究项目,提出著名的计划与市场“水交融”结合模式,项目成果发表在中央政策研究室“机密”级内刊《参阅资料》(19901025日),呈送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他呈送给中央政治局领导决策参考的论文共有3篇,另外两篇分别发表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和《中国社会科学》上。

此后,他继续深入研究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进一步完善两者“水交融”的结合模式,先后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顺思维脉络,系统化为一本专著:《经济运行与调控——计划与市场结合模式研究》。对于这本著作,原国家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组长、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在《经济学动态》1994年第11期载文称赞道:“张明龙撰写的《经济运行与调控》,是计划与市场结合方式研究领域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专著。它填补了我国经济学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优化组合及运用缺乏系统研究的空白。



张明龙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创新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出计划与市场“水交融”结合模式。认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实行计划与市场水交融式结合,要求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全面融合起来,形成浑然一体的融合制约机制,并由这种融合制约机制产生综合调节作用。这种结合模式,是计划与市场在要素融合和机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我国现实经济中,可以把市场看成是旋律,计划看成是和声。只有使它们像乐曲中旋律与和声水交融般那样结合起来,才能在调节经济活动中发挥正常有效的作用。

二是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有序竞争论。认为社会主义竞争除了一般竞争的共性外,还有导向性、遏制性、平抑性和协调性等作用特点。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它与其他经济规律一起形成矢量合力,共同支配和推进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有序运行。

三是提出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整体量化论。认为国有企业出售、转让时,不宜对其无形资产分项评估,应以这种产权整体的获利能力和潜在收益为基础实行整体量化,进而确立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整体量化标准。

四是提出就业制度改革新方向论。认为应该促使劳动、就业和用工三个制度,在创新过程中齐头并进,协同配合,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和体制,从而使就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是提出区域创新政策引领论。认为应该系统审视现有的政策法规,理顺各地各部门支持创新活动的关系,优化支持创新的区域政策结构及其功能,使各种政策法规组合成统一的强大支持体系,共同发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引领作用。

六是提出科技信用管理机制创新论。认为应创设科技人员信用安全保障号码制度,建立科技人员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方法,完善科技人员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构建科技成果承诺保证制度,建立健全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张明龙不仅专注于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在区域经济方面也颇有建树。

1997年,张明龙创建浙江省第一个“区域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不久,又成为全省第一个“区域经济学”硕士点的创始人,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在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方面,提出著名的园区格局网状交织论。他以此为基础写成的省政协提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被有关部门采纳。2002124日,省政协副主席陈昭典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浙江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八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省政协委员张明龙从系统、综合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我省‘十五期间’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提案。有关部门认为这一新理念符合浙江工业化中后期的特点和要求,为决策提供了新的启示。我省将在‘十五’期间推进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教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的四大园区建设,逐步形成纵横交错的经济网络体系。”



张明龙还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给金华市源东乡白桃拟了两句广告词:“来自希望的田野,来自施光南故乡”,重新设计了包装,结果源东白桃的销量和价格一路攀升,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多产高质的学术成果,为张明龙赢来了一连串荣誉:

获得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学改革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省社联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一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等30多项学术成果奖。19971998年度、19992000年度,连续两次获得浙江师范大学科研量化考核文科第一名。



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首批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获国家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2000年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入选市终身拔尖人才,2011年晋升为省首批二级教授,2013年成为市名家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张明龙不仅长期从事一线教师工作,高质量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还担任干部职务,兼做相关管理事项。19849月任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同月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36月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兼联络处主任,19972月任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199911月任浙江师范大学宣传部和统战部两部部长,200211月起任台州学院首届和二届常务副校长,20135月至20172月,任台州学院督导委员会主任。



同时,还历任浙江省政协第七、第八届委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规划组成员、浙江省高等学校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高校经济理论与思政教改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浙江校友会副会长、浙江省《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台州市经济学会会长。



张明龙大学最初读的是中文专业,对格律诗词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长期以来,他既研究经济问题,又在吟诗填词。他说过,吟诗填词引起丰富联想,激发其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促使创造性思维敏捷活跃。吟诗填词让人心情愉悦,消除其调查研究的旅途劳累,及时恢复观察和收集事实的旺盛精力。吟诗填词常用推敲方法,培养其形成思索问题的细致耐心,增强提炼经济学材料的考辨能力。吟诗填词必须字斟句酌,提高其经济学论文的语言表达水平,使之走向顺畅明快、简练生动。他在吟诗填词中回味撰写经济学论文的苦涩,他在撰写经济学论文中品尝吟诗填词的甜美。创作的诗词在增多,发表的经济学论著也在增多。


摘自郭金喜、林才溪、曹荣庆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续集)企业管理出版社202210月版,第16页。20254月,做过适当修改和补充。


作者简介

郭金喜,197410月生,浙江兰溪人。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MPA教育党务与群团管理方向负责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和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社会治理。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经济学家》《中国软科学》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实践脱贫致富篇》等著作,获厅级奖励5项。

林才溪,19652月生,浙江临海人。历任台州学院学生处处长、保卫处处长、招生就业处处长等职,现任台州学院党校办副主任、临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临海校区综合办主任。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发表《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等论文20余篇,主笔编著《地方性高校招生就业问题研究》、《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书。

曹荣庆,19636月生,浙江金华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同年到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任教,2004年晋升为经济学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先后发表了大约150万字的文章,特别是对义乌市场体系的研究,在业内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现在担任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师范大学数字经济智能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金华市社科联副主席等,同时担任浙江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行政管理学/MBA/MPA的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