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森林灾害研究的新信息资料出处
森林灾害,一般指由于病虫害等生物因素,与气象和地质异变等非生物因素,对森林资源正常成长产生危害,从而导致林业生产以及相关人员和财产遭受损失。森林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重、破坏性大,以及处置救助比较困难等特点,有的还会直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区域性灾难。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揭示森林面积与高山树线的演变,以及森林生物物种的变化。探索森林砍伐活动及其造成的影响,分析被砍伐森林再生恢复机制与作用。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植被、林业产品和森林树木的影响。加强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系统,做好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基础工作。在防治森林病虫害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揭示巨型真菌蜜环菌破坏森林的基因机理,发现危害冷杉的植物病原真菌新物种,探索油橄榄林木、栎树和千年桐病害的防治。研究桦尺蛾、马尾松毛虫、椿象虫和松材线虫等森林害虫的防治。研究森林植物虫害的自我防御机制,探索利昆虫防治森林虫害,开发出灭杀森林害虫的新药剂。防治森林火灾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森林火灾的危害与变化趋势,探索森林火灾带来的影响与警示,分析引发或减少森林火灾的相关因素。开发监测森林火灾的新技术,研制出仿生低成本森林火灾报警器、火灾自动报警耐火壁纸,以及用于扑灭森林大火的水陆两用飞机。另外,还开发出与森林防火相关的新材料,选育适于火灾频发山林的栽种树种。
[1]新华社2019年5月1日
[2]光明日报2020年6月23日
[3]科技日报2015年12月1日
[4]中国科学报2017年3月6日
[5]新华网2016年7月1日
[6]新华社2016年10月18日
[7]中国新闻网2021年3月30日
[8]中国科学报2014年11月25日
[9]中国新闻网 2021年7月1日
[10]中国新闻网2021年7月15日
[11]中国科学报2019年7月29日
[12]中国科学报2016年5月16日
[13]中国科学报2014月5月15日
[14]新华社2018年11月13日
[15]科技日报2017年6月27日
[16]新华社2013年11月23日
[17]新华社2011年8月15日
[18]中国科学报2018年8月27日
[19]中国新闻网 2021年9月28日
[20]中国新闻网2021年2月24日
[21]新华社2009年12月11日
[22]环球网2017年11月22日
[23]中国科学报2019年5月23日
[24]新华社2019年11月20日
[25]科技部网2019年8月27日
[26]科技日报2017年11月13日
[27]科技部网2020年5月6日
[28]中国科学报 2015年6月1日
[29]科技日报2018年7月5日
[30]中国科学报2018年6月20日
[31]中国科学报2021年11月12日
[32]中国科学报2016年6月3日
[33]科技日报2020年5月12日
[34]中国科学报2019年1月8日
[35]中国科学报2015年3月5日
[36]新华网2009年8月7日
[37]新浪科技2009年6月24日
[38]网易探索2009年9月17日
[39]新华社2010年7月22日
[40]科技日报 2010年12月22日
[41]中国新闻网2022年10月30日
[42]见2012年波兰科技简讯(三)2012月11月12日
[43]中国新闻网2022年3月7日
[44]澎湃新闻2022年6月18日
[45]新华网2022年7月4日
[46]科学时报2009年4月14日
[47]新华社2018年1月1日
[48]澎湃新闻2021年9月16日
[49]中国科学报2009年2月17日
[50]新华社2016年5月7日
[51]中国科学报2017年11月28日
[52]新华社2022年7月21日
[53]科技日报2022年11月8日
[54]中国科学报2018年7月12日
[55]科技部网2019年6月20日
[56]见消防与生活2005年9月1日
[57]中国新闻网2018年5月4日
[58]国际在线2005年7月1日
[59]解放日报2007年1月25日
[60]见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2006年3月16日
[61]科技日报2010年1月27日
[62]新华社2018年4月1日
[63]环球网2020年1月8日
[64]新华社2009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