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山村调查纪行六题(下)
(五)山村之晨
鸡鸣⑴过后雾蒙蒙,一阵⑵山歌石径中。
姑嫂采茶携手⑶走,芍花⑷闲立院前红。
【注解】
⑴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两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一至三时。与四更、四鼓、丁夜相对应。
⑵一阵:表示延续一段时间的事物﹑现象。
⑶携手:手拉着手。
⑷芍花: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诗意】
雄鸡啼叫之后天快亮了,而山村还是大雾弥漫之中,一阵山歌从石径上飘来。姑嫂手拉着手走在采茶的路上,而芍花悠闲的开放,红色的芍花使得小院充满吉祥、喜气。
【欣赏】
这是一首赞美山村早晨的咏物诗。表达了诗作者对山村早晨的颂扬,流露出诗作者对农民的真挚情怀。诗中描写了昼夜转接之际山村独特的景致,形成了蓬勃生机的自然审美境界。
诗歌的题目是“山村之晨”,因而处处着落在“晨”和“美”字上。首句“鸡鸣过后雾蒙蒙”,以“鸡鸣”和“晨雾”来表达早晨之美。“闻说鸡鸣见日升”,山村的喧哗开始于鸡鸣,鸡鸣之后,鸟叫、人语、欢笑才会开始,山村会变得喧闹。山村早晨的美是自然和谐的美,清晨的迷雾在山间缭绕,飘飘渺渺,轻盈荡漾,整个山村宛如仙境。这一句着意描绘出鸡鸣和迷雾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山村早春的活力与生机。
第二句诗跟进的是“一阵山歌 ”,不见人走但听到阵阵歌声,从歌声来描绘山村早春,真是神清气足,悠然不尽,诗作者的浪漫情节在这一句开始展现,以“山歌”飘“石径”的写法,可以说是赞美山村早晨的经典之句。
第三句“姑嫂采茶”体现出时节是早春,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出翠绿的新芽,“手提篮儿将茶采,片片采来片片香”,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情景。“携手走”突出了姑嫂之间的融融亲情,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一个值得倡导的美德。
最后一句“芍花闲立院前红”,诗作者又一次展示了浪漫情节。芍花自古就是中国的爱情之花,现在也被誉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情花芍药不仅美丽,而且可以治病,它映闪着中华民族如玉如芍药一样的品德和性格,勤劳、务实。淡如芍香、柔美如玉,芍花是爱情的旋律。这里的“红”字用有两个含义,一是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开放的芍花使得山村的小院充满吉祥与喜气。二是红色是画面中色彩的点缀。因为这一句,使得山村早春的画面充满的色彩,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情感。
全诗的结构,从“鸡鸣”开始到“花红庭院”,一连串山村早春的描写,循序渐进,引人入胜,充满想象与浪漫。在描绘过程中,用字严谨,对仗工整,从听觉着笔,从视觉的收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自然贴切,紧扣山村之晨的“美”这一主题。
(六)到俞源⑴
并株古树叫人奇,古屋千间八卦姿⑵。
古井排星如北斗⑶,纵横古巷画迷离⑷。
【注解】
⑴俞源:俞源村,属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坐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降,西南部属中低山区,北东部为丘岗与溪谷相间地形。
⑵八卦姿:俞源乡具有国家级保护单位古建筑群的俞源太极星象村,名噪全国。俞源古村落布局奇异,充满神奇。据考证俞源村是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布局排列设置的村落。
⑶古井排星如北斗:俞源村村口有占地达8公顷的巨型太极图,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融合,是古生态文化的经典遗存。
⑷迷离:迷离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眯着眼;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基本解释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迷糊。
【词意】
村边有棵百年以上的老树以并株合抱形式,从中间分杈长出两种不同树木的枝叶,让人称奇;村中几千间百年以上的老屋,整体布局呈现太极星象图形。村里百年以上的老井,如同北斗星一样排列在恰当位置;村里的百年以上小巷,如画般纵横交错,让人难辨东西。
【赏析】
走进俞源古村落,你就会深深感到江南的大地上,竟然还有一个如此特点的“世外桃源”。武义县俞源村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古村落,这个村的太极星象等神秘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引发了国内外专家极大的兴趣和关注。诗作者游览古村落时,感慨无限信手写下此诗。
诗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将四句诗描出四个景色。诗的第一句写古树。俞源村口有一片保存完好的600余年古树林,诗作者在这里只是选取“并株古树”一颗树来观全局,反映出了诗作者用极简单的语言,描摹典型景物的特征。诗的第二句写古屋。据初步统计俞源村古代民居395栋1072间,构成了50多座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占地约3.4万平方米。从单体看,许多建筑结构合理、科学,而且大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诗作者描写古屋时却采用了渲染的手法,突出“千间”数量,突出形态排列的“八卦姿”。诗的第三句写古井。俞源村口呈巨型太极图,村里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融合,是古生态文化的经典遗存。在这里诗作者没有描写井是如何的漂亮,也没有描写井水是如何的清净,而是描写井的排列“如北斗”。诗的第四句写古巷。据说俞源的规划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所制订,俞源位于典型的山区,平地狭小局促,全村以一条山溪水为水源。刘伯温的规划最主要的工作是将山溪改直为曲,呈阴阳图中的“S”形蜿蜒在村中流过,同时规划相应的巷道,并在村子周围的山坡上大面积植树,这样就能涵养水源,因此在描写“古巷”时以“纵横”与“迷离”加以描绘。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诗作者成功应用白描手法,四句诗描出了树、屋、井、巷等四个景,而四个景色却用一个“古”字去串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使得俞源古村落画面栩栩如生,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更有江南村舍一股勃勃生机之感,且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俞源古村落的赞美。
张明龙创作,林才溪注释,摘自郭金喜、林才溪、曹荣庆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续集)企业管理出版社2022年10月版,第260~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