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快乐宝贝 > 正文

其他七言绝句诗(中)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 11:06:41  浏览量:

其他七言绝句诗()

(三)聚会

席无象箸伴犀杯,共馔残汤悦色飞。

不独珍馐排盛宴,惟求朗月照心扉

【注解】

⑴象箸:用象牙制作的筷子。

⑵犀杯:用犀牛角制作的杯子。

⑶馔:饮食,吃喝。

⑷珍馐:美味的食物。

⑸盛宴:盛大的宴会的意思。

⑹心扉:心的门扇,指心或思想。这里是指人的内心。

【诗意】

宴席上虽然没有用象牙制作的筷子,也没有用犀牛角制作的杯子,但大家一起分享吃剩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气。不求为了美味的食物举行盛大的宴会,只求朗澈的月光照亮内心世界。

【欣赏】

19791011晚上,8位中文系同届同学共进中餐余菜,并对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展开讨论,诗作者回寝室后写了《七绝·聚会》,后被收入《广润教育·诗歌集萃》等处。可见,这首诗描写诗作者在遇见了同学聚餐的情况和聚会后的感慨。

诗的开头,写诗作者与同学相聚时的乐事,概括了他们之间深深的交谊。从“席无象箸伴犀杯,共馔残汤悦色飞”两句中,可以体会到聚会的快乐并非一定要美酒佳肴与“象箸犀杯”,也不一定需要欢聚痛饮与扶醉而归。同学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快乐的,那怕是“共馔残汤”,大家还是喜气洋洋。这两句真正表达了:不言喜而喜溢于表,和谐相融之情尽在不言中。

绘画艺术中有 “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艺术的表现如同绘画,同样也有疏密的问题。如果不是表现的重点,那么就应从略,使之疏朗,如果是表现的重点内容,就应详写,使之细密。只有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诗歌的主体。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很多人的聚会,可写的东西肯定不少,如果把各人的琐事絮絮叨叨堆积一起,或者过分地去表现他们之间的友情,而不注意疏密详略,那肯定是分不清主次轻重,表现不了中心内容了,“聚会”也就不成其为诗了。“不独珍馐排盛宴,惟求朗月照心扉”两句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聚会后的感怀,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才是要表达的重点。

在这首诗中,诗作者写同学的相聚、痛饮、欢笑和周围的环境等,用词简单,表现疏朗,其实相聚的时间最长,相聚的空间最宽,相聚的话语最杂,但诗作者只用了疏朗的笔墨,目的是使之起到了铺垫、陪衬的作用。诗作者描写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其意是为了突出了同学情笃,体现自己 “朗月照心扉”的心迹,这是用笔细密的地方,也是全诗的重点和主体。一天之内写出两首诗,无论是《聚餐》还是《聚会》都能给人留下真切的印象,由此也使人感受到了诗作者的疏密熔裁功夫。

(四)煮汤圆

秋风送爽雁南翔,璧影穿窗照客床。

底甜圆腾劲曲:“未酬壮志莫思乡!”

【注解】

⑴璧:美玉的通称,这里是指对月亮的美称。

⑵釜:古代的一种锅。

⑶腾:本意指马快速奔跑,现拥有多重词性,这里指翻腾的意思

⑷未酬壮志:志向没有实现。酬:实现。

【诗意】

秋天的风送来了凉爽,大雁向南飞翔,月亮的影子穿过窗子,照到了供旅客住宿的床上。锅中的甜汤圆不停地上下翻腾,似乎唱着高亢的曲子:如果志向没有实现就不要思念故乡。

【欣赏】

1979105,诗作者与林永康等五位同窗学友一起欢度中秋佳节,大家自己动手煮糯米汤圆吃,然后共赏明月,对此有感,写了《七绝·煮汤圆》,此诗被收入《湖海嘤鸣集》。这首诗不是以奇特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诗中的情景是写中秋会聚,中秋会聚是很平常的事,所以读起来使人们感觉十分亲切。诗中用白描的手法,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中秋节煮汤圆的独特一幕,委婉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佳节思乡情节。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作者与学友共度中秋佳节的情景,在诗作者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诗词中,这首诗是特别精彩的。“秋风送爽雁南翔”是用粗略的笔墨勾勒出当时的时令和景色,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大雁南飞,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此刻有许多学友相聚,又逢中秋佳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衍生出难以收留的思绪。“璧影穿窗照客床”,月亮的影子穿过窗子照到了床上,中秋之夜月更圆,月更亮,“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热切思念家乡的情怀油然而生。诗作者出生在浙江东海之滨三门,而他学习和工作的单位在浙江西部的金华,年年中秋待月圆,月圆最是思乡时。在这里诗作者是借“秋风”、“大雁”、“璧影”、“客床”等物,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思乡之情。一、二两句可以说是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恰到好处。

再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煮汤圆了,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汤圆的香甜。“釜底甜圆腾劲曲:未酬壮志莫思乡”是点明情境,直接破题。中秋月圆,离家久远,身在异乡,学友相聚,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至,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诗作者表达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莫思乡”的“莫”将诗作者思乡之情写到极致。诗歌以“煮汤圆”为题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托虚“莫思乡”情怀的令人读来回肠荡气。家乡远隔千里,此刻乡思难收,学友相聚没有给诗作者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作者的乡思情结,这是用眼前乐景反衬思乡情景的典型。最后诗作者以“未酬壮志”不要思念故乡来激励自己,似乎跳出了乡思,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作者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秋风”、“大雁”、“璧影”、“煮汤圆”等风景,同时给风景抹上“思乡”的感情色彩,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情韵盈然的直觉美感,而且也带来了意境幽美的形象之趣。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为什么在诗作者以人聚散为题材的众多诗词中,这首诗是特别精彩的原因所在。


张明龙创作,林才溪注释,摘自郭金喜、林才溪、曹荣庆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续集)企业管理出版社202210月版,第266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