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的位置: 名家首页 > 工作室简介 > 领衔人介绍 > 正文

我的老师 我的偶像

发布人:zml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8日 22:52:36  浏览量:

我的老师  我的偶像

丁小克[1]

在我心中有个既敬佩又自豪的偶像,那就是张明龙老师。从1977年3月分别至今,虽然已过去30多年,但他的言行举止,仍然时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每当与朋友聊起老师这个话题时,免不了都会谈到张老师。

今年3月中旬,喜悉张老师的好友和弟子,正在成立筹备组,准备庆贺张老师六十华诞。刚听到这一消息时,我沉思许久……光阴如箭,弹指一挥间,张老师竟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教师,转眼成为年近六十的著名经济学家。作为他的学生,能为他的六十华诞写点文字,这既是缘分也是荣幸。我是又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我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成就非凡的老师,担心的是多年未动笔写不到位。不管怎样,脑海中浮现的张明龙老师,有许多许多东西值得书写,限于篇幅只能择要述之。

一、粗浅认识

1971年初,我父亲丁夫因“文革”期间被打成“牛鬼蛇神”,被迫从三门中学调到海游中学。我们兄弟几人也随父亲来到这里,住在学校简陋而拥挤的土木结构旧屋里。当时的海游中学坐落在郊外,规模小,住校的老师也不多。特别是晚上人烟稀少,家属只有我们一家。1972年下半年,海游中学来了位年轻的男教师。他看上去肩宽腰圆,健壮有力。后来听我父亲说他是张明龙老师。当时我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多了个可以说话的人。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接触多了起来。张老师的寝室,被学校安排在教工宿舍一楼,只有七、八平方米,非常简陋,还很潮湿,但与我家很近,只隔了个楼道。这样,我一有机会就往他寝室跑。

时间久了,我对他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父亲也经常与我谈起张老师,告诉我许多有关他的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的学习。

父亲跟我说,张老师的学习特别棒,大部分功课的成绩在95分以上。由于父亲在三门中学教过张老师,他俩是师生关系,所以张老师学习成绩突出,父亲很清楚,对他也特别关注。当时,我听了后,有些难以置信。抱着探个虚实的想法,又来到张老师的寝室,很诚恳地请张老师给我看他的高中毕业成绩单。一看,真是惊讶,8门课程,除体育90分、语文94分,其它都在95分以上,并且有5门在97分以上,特别是数学、物理两门课,竟然记了100分!真的是让我看傻了眼,愣愣地站着,好长时间都没回过神来。

张老师他不但学习好,而且独立性强,高中一毕业就独自一人来到海游中学当老师。这,多么值得我敬佩。

二、倾心教学

1973初,我小学毕业报考海游中学。考试那天,刚巧碰到张老师,他看到我戴着红领巾,只有1.36米的个子,而且一脸的稚气,当时他的眼笑成一条缝,逗我说少先队员怎么跑到中学来了。不久,我被中学录取,编在初中73⑶班,张老师担任我们的英语和化学老师。

张老师平时对我们学生很和善,也很关心。但是上课的张老师却严肃认真。那时是“文革”期间,受张铁生交白卷、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读书,调皮的同学也不少。记得有次上化学课,张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底下有几个同学不好好听课,却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而且声音越来越响。张老师先用眼睛盯了盯,接着又以手指轻轻叩着桌面发出声响加以制止,但是仍不见效果,便很严肃地大声地说了句:“讲什么呢?怎么这样不懂事!”几乎同时,着急地拳头也落在了讲台上,“啪”的一声,震得实验用的金属器皿“哗哗”地响,顷刻间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有的同学伸了伸舌头,特别是刚才开小差的同学脸蛋儿都变了色,难为情地低着头。用强力制止的方法维持课堂纪律,其实张老师是很少用的。我们长大后,才深深地体会到,在读书无用论笼罩的环境中,张老师采取各种方法竭力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实际上是他强烈责任感的一种表露,也是对我们殷切希望的一种体现。

张老师经常教我们如何练习英语发声、记英语单词的技巧、背诵课文的方法;应该怎样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如何巧记元素周期表、怎样做好实验。他还经常给我们讲一些应如何做人的道理。要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尊重别人,怎样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受别人尊敬的人。

往事栩栩如生,记忆犹新。那时,张老师把传授知识和育人摆在同样的位置。这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很大作用。

“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张老师担任班主任的73⑴班班长林峰,以三门县应届毕业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这与张老师在初中时给他打下坚实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三、勤奋好学

好学是张老师的一种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老师既成为了我的老师、亦是兄长、更是朋友,我们之间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有一次,他给我讲起他小学四年级考入海游小学的事。那时,他小学三年是在海游镇下叶村上的。当时考入时成绩不是很突出,由于是从乡下来的,海游小学的同学看不起他,老师也没看重他。是金子总会发光,一学期下来,由于张老师的刻苦、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下子跃到班级之首,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张老师读高中时,英语成绩就很突出。到海游中学担任英语教师后,张老师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用于初中教学,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继续拜厦门大学外语系毕业的施世樵先生为师,虚心向其请教,学习在高中读书时无法学到的知识。不仅如此,在海游中学的四年多时间里,张老师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英语。我们每次路过他的寝室,总会听到他不是在听英语广播讲座,就是在跟着唱片读英语;每晚他的寝室总是亮着灯,灯下有个看书的身影。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放松,不知疲倦。他为了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也不放弃去外地取经学习的机会。以后我慢慢地体会到,张老师学习成绩高分背后的精神和奥秘,这是一般人很难坚持的。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今天的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经济学专家。

四、劳动磨炼

张老师不仅向书本学习知识,还向实践学习,通过劳动磨炼自己的意志。在与其相处的四年多时间里,可以看到,每个寒署假、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等教师休息的日子,他基本上都是回到家里去的。他在利用这些时间,参加农业生产。

回家时,张老师总是背个帆布挎包,里面放着书本和卡片,边走边记英语单词。我常常是目送他离校而去,又盼望他早点回来。

张老师家,按过去的说法是“三定户或半边户”,意思就是家长一方是居民,另一方是农民。当时,他爸爸是上海天厨味精厂的技师,是国家户口,属于城市居民,有固定的粮票、油票供应;妈妈在家务农,是农村户口,靠生产队分粮食。张老师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妹妹。他既要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又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给家里挣工分。可想而知,张老师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却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我们在一起时、见面时,他总是乐呵呵的,笑眯眯的。可见,他拥有坚强的毅力、意志和承受力。这些品质,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人格魅力

张老师让人敬佩的,不仅仅是他读书好,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张老师的行为举止,给他的老师、同学、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人厚道和善,待人真诚,不骄不躁,尊敬师长,诚实可敬。从不投机取巧,损人利己。

记得在海游中学的时候,还处于 “文革”的岁月里,我是“黑五类”的子女,人家是避之不及的,但张老师没有歧视过我,一直对我很好。闲暇时,张老师给我讲些打拳练武之事,自己也练上几个把式。在那个年月,他坚持自己认定的原则,从不参加造反派的一些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他的心目中,老师还是老师,同事还是同事,学生还是自己的学生。更没有认为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子女而远离我。让我记忆犹新,现在还历历在目的一件事是,1975年的一天,他送给我家一包佛手牌味精,是他父亲工厂生产的。当时物资匮乏,味精是凭票供应的,很多人买不到,也用不起,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家庭,那是何等弥足珍贵的物品!这也让我第一次知道,上海有个历史悠久的天厨味精厂。

还记得,张明龙老师自从上大学后,几乎每年春节都要给我父亲寄贺卡,以延续他们的师生情谊,以表达对我父亲的尊重之情。多年来,我们兄弟几个春节回家时,父亲总要念叨,并拿出贺卡给我们看,说:明龙真有心啊!张老师只要回三门老家,总会抽出时间来探望我父亲。这些都是父亲一生最欣慰的事。我父亲只是张老师的体育老师,但张老师的这份师生之情,尊师之情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全家感动不已。

与张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往事在目,就如昨日,所有的所有都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当脑海浮现张明龙三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冒出:“我的老师,我的偶像。”

摘自曹荣庆、林才溪、郭金喜等著《一位基层学者的精彩人生》(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6月版,第44~48页。



[1] 作者简介:丁小克,1960年6月生,男,浙江临海人,三门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收稿日期:2010年10月6日。